食安中心抽查大閘蟹樣本 全部測試結果滿意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在入口及零售層面抽取73個大閘蟹樣本進行化學測試,全部測試結果滿意。 生蠔方面,中心表示,本星期在公眾街市、超級市場、新鮮糧食店及其他零售店,抽取20個來自本地、內地、法國及日本等的生蠔樣本,由政府化驗所進行超過70項重金屬檢測,金屬雜質檢測結果全部滿意。 至於蠔類及相關製品樣本的恆常監測,今年首十個月,抽取超過500個相關樣本進行化學及微生物測試,除了早前已公布一個進口生蠔樣本大腸桿菌含量超標外,其餘樣本通過檢測。
肺炎支原體個案大幅增加,感染患者多以兒童為主,多數發生於5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身上。醫管局昨(4日)透露,本港急症醫院的內科及兒科病床住用率已破100%。 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肺炎支原體是一種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發高燒、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百日咳、喘息等表現,不一定併發肺炎。初生嬰兒則會出現咳嗽、吐泡泡、體溫異常、呼吸不規則或氣促、食欲差等。 與流感有分別,流感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發病情況較急,容易併發肺炎。患者身體會感覺沉重、呼吸困難、肌肉酸痛、發燒超過38°C 、發冷、發汗等等。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指出,「支原體」是一種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病原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一般情況下,使用75%酒精和含氯消毒劑(例如84消毒液)均可以殺滅肺炎支原體。 目前,沒有針對肺炎支原體的疫苗可供接種,最佳治療窗口期為發熱後5至10天。若兒童不慎感染,應該立即求醫!病情輕微的患者可能自行痊癒,較嚴重的患者,醫生可能處方抗生素。 患者亦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及必要時戴好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然後徹底清潔
在香港,有逾百萬人正面對脂肪肝問題,但減低肝臟脂肪的「聰明」方法卻非人人知道!肝臟專科醫生張振榕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題,他指出減肝脂原來是要先增加脂肪!尤其是對於BMI指數介於25至30之間的人群便要好好了解,因為這個群體有高達50%機率面臨脂肪肝風險;若BMI超過30,有脂肪肝的風險更是高達85%。因此了解和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以下文章將一一拆解各種減肝脂療法。 拆解普遍3種療法利弊 脂肪肝問題在香港日益嚴重,近年更越來越多年輕人受到其影響。所以及早了解各類減肝脂療法變得尤為重要。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減肝脂方法: 服用磷脂補充品 適合人士:適合任何人,但要配合具減肝脂的成份 作用:保護、修復及更新肝細胞 減肝脂效果:磷脂只可修補受損的肝細胞,在減少肝脂方面效果有限 潛藏風險:單靠服用磷脂補充品而沒有配合運動、控制飲食,肝脂累積的速度比修復快,可導致肝脂惡化而不自知 運動療法 適合人士:規律運動的人士,特別是能持之以恆者 作用:研究顯示,每星期做至少75分鐘帶氧運動,持之以恆至少約3至4個月,可作整體減重作用,但不是集中針對減低體內脂肪 減肝脂效果:過度肥胖者效果不大,過程中主要
大雪2022|大雪節氣養生!中醫補腎湯水食譜推介 原來女人仲易腎虧? 二十四節氣大雪令天氣變冷,而冬季為腎氣當令之時,體虛人士及長者會出現腎氣不暢、腎虧、氣血不足而致病,而且原來女性更易腎虧?註冊中醫師王卓坤分享大雪養生重點,以及推介補腎湯水食譜防寒!
政府建議,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在指定情況下毋須醫生轉介,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有關指定情況包括病人在特定時間內曾獲註冊醫生診斷有關健康狀況。 物理治療學會認為,免轉介可以讓病人有自主權,同時節省金錢和時間,但如果要先取得醫生診斷,便不是真正的免轉介。 社區組織協會表示,對物理治療師加添限制,感覺是對他們的專業訓練未夠信心,期望日後檢討考慮擴大適用範圍。
內地近期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到港出席活動的廣州國家實驗室教授鍾南山說,目前未見致病性更強的新病毒出現,他表示,當踏入冬季,內地尤其在南方,呼吸道感染個案增加,患者以小朋友為主。 鍾南山認為,在較多人感染的學校,鼓勵戴口罩屬正確,但並非要全民戴口罩。 至於新冠感染個案,鍾南山預料,上月起至明年1月將出現「小高峰」,涉及3種XBB變異病毒株,傳播力強,但基於有疫苗接種,感染率不算高,呼籲長者等高危人士盡快接種加強劑,否則一旦感染或加重併發症,增加死亡風險。
【on.cc東網專訊】荔枝角收押所一名58歲男性還押在囚人士今日(5日)在公立醫院因病不治。懲教署表示,該名在囚人士於今年7月因刑事恐嚇罪而被還押,懲教署已將事件通知執法部門,死因裁判法庭將進行死因研訊。
醫務衞生局表示,建議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在指定情況下毋須醫生轉介,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以及將持續專業發展訂為5類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技師及醫務化驗師,續領執業證明書的強制要求。 當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在3種情況下容許物理治療師為病人直接提供服務,包括病人在特定時間內,已就有關健康狀況曾獲註冊醫生診斷;病人已納入由指引主導的協定醫護流程;以及病人正值緊急情況或處於院舍環境,令醫生轉介未必切實可行,例如在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特殊學校等提供服務。 當局又建議容許《基層醫療名冊》中的註冊物理治療師,在遵守政府發出的臨床指引及《名冊》下的品質保證要求下,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並須透過電子健康記錄系統,將病人情況通報已登記的家庭醫生,以助持續監測病人健康。 當局認為現時條例未有就轉介信訂立有效時限,但坊間大部分物理治療服務機構一般要求病人出示於6個月內發出的醫生轉介信,相信訂立12個月的時限,能確保醫生診斷的時效性,風險較為可控,亦同時便利病人,特別是長期痛症患者尋求物理治療。
二十四節氣大雪來到,天氣終於變涼。不少女生月經來時,都會經歷經痛跟水腫,試過無數舒緩經痛跟去水腫方法都無用,冬天穿得厚重,令下身更覺得悶焗不舒服。不想再有經痛?就要看看註冊中醫師譚莉英怎樣說。
【Now新聞台】醫務衞生局建議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容許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在特定情況下,毋須醫生轉介,可直接為病人服務,當中包括病人須出示過去12個月醫生診斷證明。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認為,等同仍要醫生診斷。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長彭耀宗:「我們覺得比較失望,(建議)當中3種情況中,兩種情況都必須要經過醫生的診斷。因為就算現在我們收到一個轉介時,無論是3個月前、6個月前,我們物理治療師都會為病人做篩查及評估,看這位朋友是否適合作物理治療,所以不會完全依賴轉介信便去做,都要先做評估。既然如此,我覺得那封所謂的診斷信便不需要,我們有專業判斷。」#要聞
今年六月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有精神病紀錄男人疑斬死兩人,與13年前葵盛東邨患精神分裂男子追斬街坊,造成兩死三傷,兩宗案件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政府在事後檢討精神健康政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陳友凱認同,每次大事件就會研修例,但只是迴避問題癥結—公立醫院精神科人手不足。醫生曾繁光16年前已點出人手問題並提交意見書,希望培訓更多精神科醫生,諷刺是當年建議的人手指標仍然未達到,他慨嘆:「香港精神健康政策是以生命和鮮血來推動。」
一名女子接受聲稱能夠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的注射服務後,感染膿腫分枝桿菌,目前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個案涉及一名24歲女子,她於10月9日光顧「GEEL MEDICAL」,並到位於旺角登打士街家樂坊13樓的處所內,接受注射服務。 初步調查顯示,相關注射服務由一名註冊醫生進行,事主接受注射後五日開始在注射位置出現皮疹及膿腫,其後曾數次返回該處所向醫生跟進。由於情況沒有改善,事主上月20日向另一位私家醫生求醫,私家醫生為病人抽取臨床樣本作化驗,昨日被確定含膿腫分枝桿菌。 中心接獲相關個案資料後已到有關處所進行調查,包括調查相關注射及感染控制程序、負責注射人員的專業資格、有否涉及管有未經註冊藥劑製品等。事件或因感染控制程序出現問題而引起,並已收集環境及相關用具的樣本進行化驗。 涉事的「GEEL MEDICAL」社交平台Instagram名為「geelmedical」,中心呼籲曾經光顧及接受相關注射或懷疑出現相關症狀的人士,應盡快求醫及聯絡中心,熱線21252372,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由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運作。 中心暫未發現這宗個案與本港早前涉及19名女子的懷疑膿腫分枝桿菌的感
熱騰騰的羊腩煲,可說是秋冬必食的暖身之選,手腳冰冷的人尤其喜愛!到底羊肉是否如坊間所說乃滋補之選?惹味之餘,又該怎樣吃才可以吃得健康?healthyD請來註冊營養師潘仕寶和中醫師古鎧綸跟大家剖析,如何平衡羊肉的燥熱,並推介兩款針對口乾及便秘的湯水食譜,讓大家吃得安心又健康!羊腩煲可暖身、補身中醫師古鎧綸表示,羊肉味苦甘,性大熱。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羊肉被稱為元陽、有益氣血的溫熱補品,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還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因此,羊肉可暖身,尤其羊腩煲採用羊腩肉,其脂肪含量比瘦羊肉高,所以暖身功效更佳。在天氣寒冷時食用,對於身體虛弱、容易手足冰冷的人士,有保健暖身的好處,也適合產後補身食用。另外,羊腩煲加上其他配料烹調,味道濃郁,是一個大眾喜愛的秋冬進補食療。胡亂進補反傷身 羊腩煲凍先食得!但古鎧綸提醒大家,羊肉雖然「補」,但「虛不受補」的人也不宜食用,如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佳的人,而且羊的氣味較濃且脂膩,對腸胃的消化負擔也較重。此外,羊肉性大熱,每次不可食用過多,亦不可以頻頻食用,內有宿熱(經常
政府提出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建議在3種情況下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在指定情況下毋須醫生轉介,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包括病人在特定時間內曾獲註冊醫生診斷有關健康狀況。 物理治療學會及社區組織協會對有關建議均表示失望,認為未能做到真正的免轉介。物理治療學會會長彭耀宗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免轉介可以讓病人有自主權,選擇先看醫生或直接尋求物理治療,可以節省金錢和時間,更快得到更適切治療,讓病況能得以盡快改善。 彭耀宗說,建議需要先取得醫生的診斷,跟目前做法分別不大,也是要先看醫生。他指出現時收到的轉介信,很多都只列出症狀問題而非醫學診斷,最終也要靠物理治療師評估。他說,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轄下工作小組經過業界討論,就有關問題草擬建議書並於今年初提交政府,但跟立法會文件內容有很大落差。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如果要求在12個月內取得診斷信才能免轉介,對病人會較麻煩,時間上未必遷就到。他認為要發展基層健康網絡,病人有問題應可以盡快尋求治療,不一定要經醫生,任何一個服務提供者也應是進入網絡的第一個接觸點,包括物理治療師。 彭鴻昌說物理治療師經過訓練,有能力判斷及分辨甚麼情況下可以
內地近期爆發上呼吸道感染,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根據港大深圳醫院檢測數據發現,肺炎支原體檢測陽性個案今年4月起增加,直至11月測試近8000個樣本中、有近四成檢測陽性,相信與通關後,大家不用戴口罩等有關。 他指出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9月至11月,約九成肺炎支原體患者是18歲或以下,患者年齡中位數是7歲。 袁國勇說,如果出現新發性傳染病,無論成人或兒童均無有關免疫力。根據過往經驗,醫護亦會感染,但今次主要是兒童感染,相信主要與過去幾年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下下、兒童沒有相關抵抗力,強調目前無證據顯示出現新發傳染病,認為不用太擔心。 他又認為在邊境範圍,若發現有人發燒但不作檢測,這個做法是錯誤,因為不會知道新發傳染病從何而來,應做好準備。 袁國勇引述港大深圳醫院數據指出,隨著自然感染個案越來越多,有一定的免疫力,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數字現時回落,但重申尤其高危人士,應適時接種疫苗。
小朋友在家中開朗多言,但出街和返學就好像變了另一個人,變得害羞、怕生又不肯說話?如果長時間持續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患了選擇性緘默症,會對小朋友成長及社交造成問題。小時也有類似經歷的香港童協創辦人Ms. Wincy指出選緘症有多個介入方向,最重要是幫小朋友建立信心去表達自己,重掌日常生活。
【Now新聞台】本港、內地、美國等地聯手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推動呼吸道病毒人畜傳播的研究協作,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能力。 聯盟在香港大學舉行簽署儀式,發起人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何大一,其他成員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清華大學教授張林琦等。袁國勇指,人口增加、全球暖化,未來25年內高達五成七機會再出現與新冠疫情規模相同的病毒大流行。研究會聚焦呼吸道病毒,期望透過基因組測序,評估新發傳染病病毒如何由動物傳播予人類,加快檢測新型病毒及研發出治療藥物及疫苗,以免日後要封城。大流行病研究聯盟候任主席袁國勇:「傳染病沒有國界,大家要明白這件事,所以我們才有聯盟,第二就是不要甚麼都談國安法,我們都要相信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所以我們不要怕,我們科學家就覺得就應該做科學,就不要去想無謂的事。」內地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而肺炎支原體感染個案增多,鍾南山及袁國勇都指毋須太擔心。鍾南山:「公眾及政府更注意到一發燒,注意是甚麼來的,是否新冠、是否甚麼?這是對的。一間學校比較多小朋友都感染,然後又要上課,鼓勵戴口罩是對的,並非鼓勵大家全部戴口罩。暫時我看不到有證據有新發性傳染病
【Now新聞台】立法會首讀及二讀預設醫療指示相關條例草案,年滿18歲及有精神能力的末期病人,可拒絕接受維持生命治療。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稱,救援行動往往需在一瞬間作決定,會為施救者提供法律保障。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與安樂死是兩個截然不同概念,預設醫療指示是在指明情況下,不給予或終止對末期病人施行維持生命的治療,訂立者不得透過醫療指示,拒絕基本護理、紓緩治療或要求施用或處方某些物質去結束有關 病人生命。救人第一原則下,條例草案將會為醫護人員及急救人員提供法律保障,不論施救者有否接受專業培訓,他們在符合指明條件下,將免於因為有否對病人施以維持生命治療而招致法律責任。」盧寵茂又稱,除了書面形式,正研究容許以電子形式訂立及撤銷預設醫療指示,會在委員會審議階段提出修訂。#要聞
伊利沙伯醫院外科病房發現多一名90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但並無感染徵狀,病人現時情況穩定,正接受隔離治療。 醫院會根據既定指引,繼續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和緊密監察病人的情況,並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醫管局的數字顯示,過去三個月兒童涉及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入住公立醫院的數字,徘徊於每月110至170宗,雖較今年8月的50多宗為高,但趨勢大致保持平穩;本地流感及新冠的整體活躍程度,則持續維持低水平,近期未發現涉及呼吸道感染的爆發呈報數字有所上升。 衞生署表示,截至上月25日,過去四星期的監測數據顯示,本港的呼吸道病原體以鼻病毒或腸病毒最為活躍,佔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及醫管局收集的呼吸道樣本約一成,但水平持續平穏。 署方預期包括季節性流感在內的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數字,將隨天氣轉涼而上升,衞生防護中心的恆常監測機制會繼續密切留意本地社區的情況,呼籲市民特別是高風險群組人士,應適時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以加強個人保護。
禮來(LLY.US)周二表示,其最近獲批的治療肥胖藥物Zepbound現已在美國藥房出售,對於醫保不承保該藥物的客戶而言,每月藥物費用或高達550美元。 禮來表示,Zepbound已被至少一間主要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Cigna(CI.US)旗下Express Scripts添加到美國報銷首選藥物清單中,並將於12月15日添加至Cigna的商業處方藥單中。 另一間大型PBM、CVS Health(CVS.US)旗下Caremark表示,仍在審查Zepbound,以確保其臨床適用性和成本效益。United Health(UNH.US)旗下Optum Rx並未有回應。 Zepbound為最新加入快速增長的減肥藥市場一員,預計到本世紀末減肥藥市場將增長到約1,000億美元。後期試驗顯示Zepbound可以幫助患者平均減輕 20%體重。 市場預計,到2024年Zepbound銷售額將達到約20億美元,諾和諾德的競爭對手肥胖藥物 Wegovy的銷售額將達到75億美元左右。至於輝瑞(PFE.US)上周放棄將其備受期待的口服肥胖藥物danuglipron推進至後期臨床試驗。(me/s)~ 阿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