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南洋國際音樂賽 男拔國樂會奪三獎

拔萃男書院國樂會在首屆「南洋國際音樂大賽新加坡2017(華樂組)」,取得三個獎項。

【星島日報報道】每年暑假,不少學校都會帶隊到海外,參加各種比賽或交流活動,而Elsie近日亦不時收到香港學生在海外比賽獲獎的好消息,好像拔萃男書院國樂會,七月中旬在新加坡舉行的首屆「南洋國際音樂大賽新加坡2017(華樂組)」中,奪得三個獎項,包括團中的重奏小組取得非專業重奏組金獎第一名;吹打小組獲非專業重奏組銀獎;另外,全隊上陣的拔萃男書院國樂會,又以演繹拔萃男書院中樂團指揮郭亨基作品《香江戀》,取得青年樂隊組金獎第二名,為港爭光。 Elsie看過比賽資料,知道今次比賽有不同組別,參賽選手除了來自新加坡和香港外,還有來自內地、台灣和馬來西亞,合共約六百人參加。Elsie早前跟拔萃男書院國樂會的成員及負責老師傾過,知道今次共有四十九名學生參加,包括中一至中六學生。 國樂會負責老師王家朗同Elsie講,去年有不少中一學生加入國樂會,故得知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將舉辦首屆「南洋國際音樂大賽(華樂組)」時,考慮到既可增加學生跟不同地區樂手交流的機會,又可提升其團隊精神,遂決定參賽。「新生加入國樂會已有整年,去年又經歷國樂會成立五十五周年,參與不少活動,已慢慢融入樂團,為了再加強他們對樂團的向心力,所以就讓他們在暑假參加該比賽。」 事實上,拔萃男書院國樂會過往也曾在海外比賽獲獎,近年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國際青年音樂節暨音樂比賽」,得到民族樂器組金獎兼全場總冠軍,聽另一負責老師馬太初講,是次比賽的對手,全是跟中樂團作賽,跟以往參加海外比賽的民族樂器組不同,加上是次可讓同學以小組形式作賽,給予同學新的經驗。 在決賽曲目方面,重奏小組演奏的是羅偉倫作曲的《雨中行》,比較詩情畫意,有不同層次;吹打小組所選的是隋利軍作曲的《神調》,是來自滿族蕯滿教做祭祀儀式時的音樂,宗教氣息較濃厚,對同學來說感覺較另類。至於在青年樂隊組比賽所選用的《香江戀》,則是拔萃男書院中樂團指揮郭亨基今年的新作品,期望通過該樂曲,可以宣揚香港。 聽郭老師說,原來他這兩年,也在構思一系列有關香江情懷的作品,《香江戀》是其中一首,是一首長達十分鐘的樂曲,而表達方式有別於傳統的中樂,同學也有獨奏部分 。「例如中阮要模仿結他的聲音,吹笛子則要模仿Flute(長笛)的效果。」他透露,本來同學想以作曲家常平的作品《青春之舞》參賽,他起初不置可否,但也尊重同學的選擇。後來同學再問他的意見時,他則提出既然參加國際比賽,所選的作品就應該有地區風格。結果,同學聽取了他的意見,只以《青春之舞》參加初賽,決賽則揀選《香江戀》。 拔萃男書院向來有「師兄教師弟」的傳統,在國樂會也不例外,而同學也學到在表演和比賽時遇到問題,應保持臨危不亂的態度。聽會長蘇逸朗講,是次比賽在四月中才練習,練了兩個月,當開始熟習樂曲時,又要準備學校考試,故考完試,團員即進行每天中午十二時至傍晚六、七時的「地獄式訓練」,而他們在比賽前,曾在學校的「Homecoming concert」試演,殊不知團員上台後,卻發現其中一件樂器低音笙壞了,完全吹不響。「就好像一個警號,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此外,比賽當日,副會長佘頌晞的中阮也被撞爛,幸好出賽前趕得及修補,才沒有影響演出,但這些突發事故,卻培養他們如何面對危機。 另一位副會長李定謙則說,作為團中的師兄,練習時,除了要教師弟們演奏技巧及享受音樂外,還要面對他們的紀律問題,學習如何管理一班人,這也是他們在音樂以外的學習經驗。郭老師表示,國樂會初期練習比賽樂曲時,他都沒有出席,只在同學們大致排練好後,才出席跟他們作後期的訓練,主要目的是訓練他們自立,「這也是學校的方針,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有需要就會『出手』。」 聽過師生們的分享,Elsie覺得同學在比賽中的得着,除了獎項外,最珍貴的,還有在準備過程中,學習跟隊友如何磨合,以及練習過程所培養的默契,這些東西對同學來說,相信都是日後難忘的回憶。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