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須重細節 將好事辦好

【經濟日報專訊】政府將推港人首置上車盤,公眾有很大期望和看法,箇中難免有爭議。當局除在細節上如資格和限制要有周全考慮外,更應交代中長期規劃,以示並非僅屬應急之舉,讓市民有所適從。 利益大爭議多 詳細規劃溝通 本港樓價之貴,已幾乎是各階層包括中產的立錐之困,故當特首林鄭月娥前天提及一些首置上車盤內容,迅即燃點全城熱議,如誰有資格申請?有甚麼限制?如何定價等等。 林鄭表明,首置盤是針對收入不錯而買不起私樓的首置年輕家庭,這令公眾提出很多疑問:入息限額應訂在甚麼水平?應否設入息下限?是否應訂在5萬至7萬元之間,不與居屋重疊?單身人士可否申請?至於首置是甚麼定義?是終身未買過樓?還是2年抑或10年內沒買過樓?應有甚麼轉售限制?是否只可售回給政府,以免助安居變質為助致富? 由於事涉重大利益,港府在下月施政報告推出首置盤前,須對計劃細節作出周全細緻的構思,提出方案後更要與市民溝通背後理據,既爭取市民支持,在有利益群體質疑時,亦能從容應對和解說,不會因質疑而不斷作出修改,以致政策左搖右擺。 港府應汲取過往推出新資助房屋的教訓,例如1993年推出夾屋幫中產上車,就曾經將單身人士拒諸門外,亦對不曾擁有物業限制定得寬鬆,不斷遭人抨擊,最後修改規定,放寬單身人士申請,並將不曾擁有物業限制由24個月延長至60個月。前特首梁振英2013年撥地推港人港地計劃,也因不讓單身人士申請而被批評,最後也要放寬限制。 備中長期規劃 爭取市民信心 此外,港府更需要交出首置盤的中長期規劃,讓市民了解到首置盤是長遠房策的重要一環。其一,有了中長期規劃,港府才能在覓地與城市規劃上作出相應安排,消除擠佔公營房屋用地的疑慮。其二,市民能藉此了解,首置計劃非如上兩屆政府「置安心」、港人港地般僅曇花一現的應急舉措,而可期望陸續有來。 當市民認定長遠房屋政策分兩條階梯,即基層可輪候公屋和申請居屋,中產可申請首置盤,中產才會安心等待,今次抽不中等下次,這樣才能既減置業安居憂慮,更可望緩減私樓的需求,為樓市降溫。 房屋問題是新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首置又是其關鍵新政,政府有責任做好籌備與溝通工作,考慮周全。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