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5個月17宗鯨豚擱淺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指情況嚴峻
【on.cc東網專訊】不時有鯨豚擱淺在本港沙灘,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一直關注香港鯨豚保育及擱淺的議題,保育基金自2006年起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跟進香港水域內鯨豚擱淺個案。保育基金每年處理約30多宗個案,惟今年截至5月已處理17宗,反映情況嚴峻,令人憂慮。保育基金指,人類活動為鯨豚的生存帶來極大威脅,當中「遭魚網或漁具纏繞」是香港鯨豚的頭號殺手之一。
綜合多年數據,保育基金發現大部分能夠辨別死因的鯨豚擱淺個案中,人類活動是導致其死亡的主因,當中「遭魚網或漁具纏繞」是香港鯨豚頭號殺手之一,而「遭船隻撞擊」和「肺部感染」(包括肺炎、寄生蟲和細菌感染等)亦為常見的死因。此外,化學物品、廢水、塑膠垃圾及魚網工具等會導致海洋污染,嚴重影響牠們的生活,牠們亦會因誤食或受到污染物的傷害,造成不同的嚴重疾病甚至死亡。另外,船隻和海洋工程會帶來噪音污染,影響鯨豚的聽覺和溝通能力,導致牠們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受到影響。
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對比上年同期,擱淺個案有上升趨勢,反映海洋污染、海岸線開發及捕撈活動等正加劇影響鯨豚及其棲息地,呼籲公眾關注問題,並支持政府和相關機構加強保育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減少鯨豚受傷或死亡的風險。此外,市民有不同方面可留意,例如進行水上活動時,應避免在船上使用洗頭水和淋浴露;不要在海上或泳灘亂拋垃圾;漁民應妥善處理需要丟棄的漁具或魚網;市民在海灘如發現有丟棄的漁具或魚網,可將它們放置到附近的垃圾桶。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