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獎播書香 歐洲繪本入圍

三位兒童青少年讀物組評審(左起)菜姨姨、葉錦蓮和潘明珠,指今年入讀的兩本繪本,均是有趣且有訊息的圖書。

【星島日報報道】剛過去的世界閱讀日,不知家長有沒有跟子女響應,以提升子女的閱讀興趣?Elsie昨日出席了香港電台及香港出版總會合辦的「第十屆香港書獎」發布會,今年有二十本好書入圍,讓評審決選及接受公眾投票,最後選出約十本作品,向公眾推介。另外,適逢「香港書獎」已踏入第十屆,大會今年特設攝影及短文比賽,邀請十二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以攝影作品及不多於五十字的短文,分享「一個閱讀的理由」,分享對閱讀的感覺。 今年「香港書獎」合資格的候選書籍共有四百五十三本,全部都是去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首次出版的中文書籍(包括翻譯作品),再經過十三位來自不同文化範疇的評審評選,才選出二十本候選書籍,今年有文學作品,也有社會、文化研究類書籍,其中入圍兒童青少年讀物組的作品,是兩本來自歐洲的繪本,分別是瑪麗安杜布編繪的《獅子與鳥》,及路易斯.里戈、阿努克.博伊斯羅伯特設計、蘇菲.史崔蒂負責文字的《樹懶的森林》。Elsie問過三位兒童青少年讀物組的評審,指兩本繪本一動一靜,但均在可愛的插圖中,注入值得思考的訊息。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長葉錦蓮(Karen)是兒童青少年讀物組的評審之一,她表示對入圍的兩本繪本都愛不釋手,其中翻譯自德國繪本的《獅子與鳥》講一隻受傷的候鳥,被獅子救起且成為朋友。當兩者建立感情後,候鳥卻要離開。「有緣散緣聚的感覺,感情細膩,書中有留白的書頁,很少童書有這樣的設計。」 至於另一本書《樹懶的森林》,則是一本立體書,翻譯自法國繪本,主要是帶出環保訊息。「小朋友可以在書頁中尋找樹懶,也有食蟻獸等動物。閱讀過程中,小朋友會發現書中的樹木愈來愈少,顯示人類的破壞,但最後結局卻是有希望的,從而帶出保育訊息。」Karen說讀繪本的好處,是以輕鬆手法,讓小朋友深入思考。 兒童文學作家潘明珠則指出,兩書均是她的心水選擇,其中《獅子與鳥》很有故事元素,情節也有趣;相反,《樹懶的森林》故事卻是可預計到的,但卻可以給予人希望。 難得三位兒童青少年讀物組評審在場,Elsie自然也要問她們選書的技巧。Karen就提醒家長不要替子女選書,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品味;此外,家長切忌子女看完書後,問他們「學到甚麼?」會引起子女的反感。「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可能跟智性不配合,未有成熟的表達技巧,故小朋友隨時會不懂得答家長的問題,影響子女對閱讀的興趣。」 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社區閱讀發展總監菜姨姨就表示,家長選書時,應留意小朋友的個性,如子女尚在零至三歲的階段,她不鼓勵家長選以卡通人物為主角的圖書。她解釋幼兒在讀圖書後,假如書中內容跟現實配合,可有助他們觀察世界,但虛構的卡通人物,卻不可以在現實中見到。「如果只是觀察商業產品,卻可能忽略了其他。」她認為,適合小朋友的書籍,應是圖畫為主,文字為副,且要配合小朋友的生活認知和體驗。 除了繪本外,今次入圍的書籍,部分也適合中學生閱讀。Elsie問過另一位評審、教育工作者兼自由撰稿人張灼祥,他就特別介紹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的《回首香港七十年——我們有過的歡笑和唏噓》,該本書講述從二次大戰結束,到現在的七十年間香港的改變。 「在四十至六十年代,香港很窮,但當時的人仍有希望,人際關係很好。六十年代至一九八四年,這時期香港的教育有很大改變,社會也轉型。八四年至二〇一六年,社會富庶了,但年輕人的希望,卻似比以往減少,也帶出作者的失落。」張灼祥指周教授寫得很平實,客觀卻又感性地表達香港面對的難處和價值觀,有別一般社會學家的觀點。 至於其他候選書籍,還包括董啟章的《心》、劉克襄的《虎地貓》、潘國靈的《寫托邦與消失咒》、馬家輝的《龍頭鳳尾》等等,大家可登入香港電台「第十屆香港書獎」網上專頁(rthk.hk/10thbookprize),瀏覽二十本好書的介紹和投票,截止日期為五月十四日。書獎結果將於六月二十七日公布,參與投票人士將有機會獲贈價值港幣五百元書券,名額十個。攝影及短文比賽的截止參賽日期,則為五月二十八日,詳情也可瀏覽書獎專頁。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