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

如晨尿時發現尿液起泡,小便渾濁,而本身又患有糖尿病,那便要加倍留神,因為這反映腎臟也可能同時出現問題。

糖尿病,中醫稱之為消渴,縱觀世界醫學史,中醫學對此病的認識最早,並且論述甚詳,幾千年前的中醫寶典《黃帝內經》已有消渴之病名記載,提出消渴的病因包括五臟虛弱,過食肥甘,情志失調,主要病機為內熱。至於治療方藥,漢代醫聖張仲景早於《金匱要略》提及腎氣丸、白虎加人參湯等等。

消渴之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早期以「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但消瘦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尤以腎為關鍵。病機是陰津虧虛,燥熱偏勝,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消渴早期源於內熱太甚,耗傷肺津,消灼胃津,日久耗損腎精。腎主藏精,腎精充養臟腑,是支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熬夜,體力透支,長期無規律地大量損耗腎精,導致腎臟虛損太甚,奉養臟腑的功能減弱,腎的攝納、儲藏功能失調,精微營養物質便會從小便而出,造成尿濁,尿起泡沫。早期出現蛋白尿,伴小便多,腰酸困,頭暈耳鳴,其後腎的氣化功能減退,脾虛水濕儲留,引發水腫、關格等一系列腎病重症。

治療方面,首先要控制血糖,長期血糖偏高,控制不理想,都是糖尿病腎病的主要成因。

中醫針對不同個體,採取辨證施治,以補腎固攝為根本,氣虛症狀者可配合補氣之藥,痰濁水濕者可配合化痰除濁除濕之藥,內熱者可配合滋陰清熱之藥,瘀血阻滯者可配合活血祛瘀之藥,藉以緩解高血糖,減低蛋白尿。

在此特別為讀者推薦兩款湯水:

(一)牛骨髓湯:牛骨髓100克,山藥15克,加水適量,一起煮食。

(二)赤小豆鯉魚湯(治療水腫時選用):鯉魚300克(去鱗及內臟),赤小豆30克,加水適量,一起熬煮,喝湯(唐代《食療本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胡冬梅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