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舉行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 多位華爾街大佬將出席

【彭博】-- 香港仍然可以吸引金融界精英,但其作為國際併購和交易大熔爐的前景正在變得黯淡。

香港金管局本周將連續第二年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實施了幾年新冠疫情防控限制措施、政治氣候變得嚴峻之後,香港於2022年創辦這一峰會以重振信心。今年的峰會將於11月6日-8日召開,主題是「駕馭複雜的環境」。

約有300名高管料將出席,其中不乏重量級人物,包括Citadel的Ken Griffin、高盛集團的David Solomon和摩根士丹利的James Gorman。等待他們的則是一座在過去幾年裡變得大不一樣的城市 —— 金融機構裁掉了數百個高層職位,數以萬計的高技能人才遷出。

但香港仍然有一個能夠留住公司的關鍵特點,那就是它與中國內地的經濟和金融聯繫。香港金融業在加強與大灣區的一體化,與這塊擁有8,600萬人口的內地地區聯繫得更加緊密。其中包括開放跨境財富管理、交易互聯互通和向內地專業人士提供各種人才計畫。

「考慮到內地的體量,香港將永遠占據一席之地,」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說。「香港不再是全球金融中心,而且我認為它永遠不會是 —— 它將成為內地的一個離岸中心,將會創造就業,但可能不會是以前那種就業。」

壓力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北京收緊控制、內地的房地產危機、利率上升和當地經濟復甦形勢不明朗。雖然許多銀行在全球各地裁員,但在亞洲裁員 —— 尤其是裁專注於中國市場的銀行家 —— 的規模是多年來最大的。

最近,瑞銀集團全球銀行部門在亞洲裁員約7%,主要涉及專注於中國業務的駐香港員工。6月,摩根大通裁了約30個亞洲交易撮合部門職位,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員工受影響最大。亞洲投資銀行家的薪酬待遇降至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最差。

香港當局已加大努力以重振其樞紐地位。特首李家超在上個月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政府將下調股票交易印花稅,推出公司遷冊機制,落實3000萬港元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

「金融領袖峰會可能被視為向關鍵決策者推介香港吸引力的最佳方式,」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Heron Lim稱。「但考慮到大趨勢,全球投資者進一步扎根,要相信的不僅是香港、而且還有中國未來的成長潛力。」

原文標題Wall Street’s Top Bosses Descend on Hong Kong After Deep Cuts

--聯合報導 Cathy Chan.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