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變中國製造 本地醬園:不能以原貌示人

Daniel是一間䇄立香港90年的醬園第四代接班人,他指外國不少菜式,例如燒豬仔骨,亦會用到本地生產的海鮮醬,外銷一向佔整體生意額九成,當中美國更佔四至五成。美國宣布「香港製造」不再,Daniel立即煞停最近一批出口貨,擔心經過大約一個月的船程,貨櫃到達美國港口時,新措施已經生效,貨品會被扣關。 生產線同樣被迫停產,約9個貨櫃的醬料,要逐一改貼「中國製造」標籤,由於其他國家對標籤的要求及語言亦有不同,轉銷亦不是出路,Daniel對此感到無奈,「所有員工也覺得很傷心,遮蓋『香港製造』的字,就好像遮蓋著原本的眼睛,不可再以原來的樣貌示人,不忿、傷心和無奈,但又可以怎樣?」 他說香港製造是「生招牌」,外國人會較有信心,例如美國會定期派人到廠房巡查,確定醬料的生產過程符合當地標準。他說無論現時改動標籤或未來銷售損失,都是難以估計,「長遠下去,客人可能會覺得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品質保證,轉用例如是加拿大或美國本土產品,屆時的損失是看不到,但沒有辦法。」 對於政府表示,正查詢美國是否可改用「中國香港製造」標籤,Daniel說醬園亦曾去信美國海關,對方指標示「中國香港」會令消費者混淆,並非合適的標籤。而新措施延遲至11月才執行,醬園會有較多時間做準備。 不只傳統行業受影響,新興科技產業亦不能倖免。本地一間研發5G基站時鐘的製造商,計劃放棄美國市場。行政總裁李錦雄說,在銷售零件時,會跟設計基建的工程師有不少溝通,對方會知悉零件是由香港研發,認為更改標籤事小,但背後意義重大。「標籤的力度並非在於那張紙,而是美國工程師設計基建時,會考慮到美國跟香港或內地關係欠佳,若採用這產品,未來會否有麻煩?」 他估計,美國至少需要30萬個類似的時鐘零件,但經過美國取消獨立關稅區待遇,以及改貼「中國製造」標籤的措施,不得不放棄美國市場。他說已投入8年時間研發,投資數以千萬計,對放棄美國市場感到失落,現時會將目標客戶轉往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