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造字師:正方宮裏保衛香港人的字體

文字有其思想,有其形體。時代變遷,舊日一紙墨寶怎樣穿透時代,見證藝術的不同定義?新字體的冒起意味着一浪怎樣的新思潮?讓一切從字體說起。

「李漢港楷」是香港第一套眾籌成功的街頭書法字體,修復過程接近五年,於2020年底達成眾籌金額,其後正式開放供購買。字體的原形由已故街頭書法家李漢書寫,由其摯友的兒子李健明修復。

比起「字體設計師」,李健明更想以「招牌佬」自稱。他從小接觸招牌製作,對他來說,字體從來都不是藝術,也不曾讓他狂迷,他甚至自言小時候「討厭美術」。他認為,字體只是一種與生活交融的東西,避無可避。而李漢的字可說是八、九十年代香港風貌的一部分,兇猛粗豪,與舊香港那種「別欺負我」的精神一脈相承。其連貫的筆劃,也蘊藏了前人的招牌製作智慧。

隨着時代變遷,霓虹燈招牌受監管、招牌製作電子化,香港街道已慢慢換上新畫風。字體比起從前得來容易,同時字體設計也趨向專業化。

在九十後字體設計師Roy Chan眼中,字體是一種黑白線條的藝術。當字體升格「藝術」,卻需面對非法下載的風氣,使本來艱巨的䌓體字體開發過程更難實現。

他創立《思緒俠造字》回應時代需求,年半間造出約200款風格各異的字體,每套字只有十至數十字。對他來說,教育香港人是當務之急,「網絡熱度、新鮮感」是當今需求。然而創作與商業化社會共存,意味着他得投放時間在相對䌓瑣的工作上,如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兩位與造字工作的情感交纏,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

李漢的字由一袋字帖躍成七十萬眾籌金額,同時香港人近年需要的字體也愈趨情緒化。

字體的價值在變,涵意也在變。

從前的招牌字實用搶眼為主,如今則成了桿衛本土文化的符號。而隨着近年社會情緒持續發酵,不少形態新鮮的字體緊隨面世。Roy認為,香港人近年的情感是保衞、還擊,一個時代的情緒需要一些新字體作為出口。

「李漢港楷」街頭書法字體復修計劃發起人李健明。
「李漢港楷」街頭書法字體復修計劃發起人李健明。
字體設計師Roy Chan。
字體設計師Roy Chan。
街頭書法家李漢的手稿。
街頭書法家李漢的手稿。
李健明的工作室內的雷射切割機。
李健明的工作室內的雷射切割機。
深水埗街頭一家當舖的招牌。
深水埗街頭一家當舖的招牌。

他心目中的「香港人字體」—「思緒重生體」也悄然在腦海裏成形,激發他加入募款製作一套字體的行列。「有火」、「二十度的斜角」「有痛感」的字體雖然剛烈,但必定安份守己地把煴火留在正方宮內,一旦被入侵就奮力還擊。是字體,也是香港人。

自由不斷收縮,文字被禁,字體如是嗎?李健明一笑置之,他心目中的《李漢港楷》有千萬種用法,任由詮釋。字體世界本應百花齊放,既然沒有特定用法,何來被禁的字體?

「幸運地,這種事情還未出現。我說的是未出現,將來的事我不知道。」Roy對於字體被禁的想像,也不大擔憂。

他認為雖然文字受限,但當傳意的世界浩瀚得不着邊界,就不需害怕規條。「設計就是一門這樣的東西,怎禁也禁不了大家心中的意念。」造繁體字難,在香港造繁體字更難,這一點難,造就了香港字體獨有的時代風韻。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923-photo-hong-kong-typography/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