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公屋重建進度緩慢 議員倡優先探討彩虹和樂邨

【on.cc東網專訊】公屋需求殷切,現屆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及現金津貼,助基層解燃眉之急。就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11日)舉行特別會議,審核今年度房屋範疇的開支預算。有議員在會上提出關注重建市區舊公屋,如樓齡約60年的觀塘和樂邨、黃大仙彩虹邨等,以盡用用地的地積比率。有議員亦關注,現有過渡性房屋少於2成的住戶未符合申請公屋資格,憂個別人士佔用相關資源。

議員鄧家彪指,相比興建公屋覓地困難,建議當局優先重建市區舊公屋。他舉例,和樂邨、彩虹邨樓齡舊,早已日久失修,居民經常反映單位石屎剝落,而新冠疫情下屋邨更爆發傳播,認為重建可善用地積比率,增加供應之餘,亦改善現有居民居住環境。運房局局長陳帆回覆指,房委會一直進行相關工作,如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兩個舊屋邨早已拍板重建,強調當局重建工作「從不手軟」,但過程須有先後次序,且符合經濟效益。他又指,由於重建舊公屋需優先重置現時住戶,即新落成的公屋單位需預留予他們,市民輪候公屋時間難免要延長。

另外,當局指房委會正積極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已選定五幢住宅大廈作為「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項目。此外,房委會已額外物色其他適合的新發展區項目,例如東涌及北部都會新發展區,初步預計可提供約20,000個單位。

過渡性房屋方面,當局早前交代另外約4,200個單位正在動工興建,預計今年落成,至明年底前將再有11,000個單位落成營運。目前已營運的約2,300個項目單位中,超過8成住戶正在申請公屋。截至今年3月,約400個住戶成功獲編配公屋。就議員田北辰關注有住戶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陳帆解釋,「光屋」、「光房」等項目透過社會合約,預留部分單位讓有需要人士入住,盼提供彈性協助,助住戶「自力更生」,於短時間內尋找新出路。

另外,試行3年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去年6月推出,截至2月底,房屋署已批出6.98萬宗,約18.84萬名已逾候公屋逾3年的市民受惠,有議員關注劏房業主會趁機加租,津貼最終變相補貼業主。當局回應指,劏房租務管制條例今年初已生效,資料會轉交予差餉物業估價署跟進。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