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跳高飛】防疫也能在家運動 親子跳繩保持強健體魄

【體路專訪】網上教學成為在疫情下的新趨勢,連體育課也不例外,隔著屏幕上課,又會是怎樣的體驗和挑戰?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中國香港跳繩總會主辦的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在2年前啟動,透過跳繩以培育兒童及青少年的運動興趣、鍛鍊身體、建立自信及團隊精神。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的20位學生早前以親子組形式參與計劃,養成恆常運動習慣,在生活新常態下繼續保持強健體魄。

冼立揚(右上)與冼媽媽、林穎兒(左下)與林媽媽參加計劃後愛上跳繩
冼立揚(右上)與冼媽媽、林穎兒(左下)與林媽媽參加計劃後愛上跳繩

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設有中學組、小學組及親子組3個組别,並以兒童及青少年初學者為對象,導師會以視像形式教授花式跳繩動作,以及會按學生出席率發放獎狀和禮物,而每位學生在最後一堂都能參加網上版金銀章别挑戰賽,檢視最終學習成果。就讀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小六的冼立揚和小五的林穎兒在今學年參加共8堂的親子組網課,並透過每周2小時的課堂與媽媽在家學跳繩。一向喜歡籃球和足球的立揚表示,自從看過學校的花式跳繩隊表演後便有意學習跳繩,但一直未有機會循正式途徑訓練,得悉學校將參與「齊跳高飛」計劃後,便馬上叫媽媽一同報名。

疫情之下難以出外舒展筋骨,改變不少學生的運動習慣,立揚也不例外:「少了許多運動時間,加上體育課亦不像以前般有趣,減少了做運動的動力,但今次見到可以在家學跳繩,感覺幾有趣所以便參加。」立揚在課堂中表現主動,即使導師未有特别指示,他和媽媽也會在鏡頭下一同練習,導師亦偶爾叫他作堂上示範。同樣是首次接觸跳繩的穎兒則指由於最初尚未上手,認為課堂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透過各種練習後,她已漸漸熟練側擺交叉跳和其他花式動作:「最初認為跳繩有點難,但靠導師的指示和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找到竅門,從不懂到逐漸熟練的過程很好玩。」

林媽媽和冼媽媽均表示,很多人包括她們也是自疫情後,才發現做運動對抗疫的重要性,因此希望趁空閒時間與子女學習新運動。除了強身健體之外,她們指運動能營造更和睦的親子關係,其中又以跳繩成為與子女的新話題,故感覺能與子女像朋友般相處。

體育科老師張琬茹表示有學生參加計劃後,更主動學習跳繩。
體育科老師張琬茹表示有學生參加計劃後,更主動學習跳繩。

將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引入到學校的體育科老師張琬茹,也是現役跳繩運動員。她曾以導師身份參與首期計劃,認為計劃有助推動學校體育發展,報名反應亦比預期中理想。張老師稱雖然校內有花式跳繩隊,但她希望讓未曾接觸跳繩的學生參加此計劃,感受這項運動的樂趣和魅力。疫情雖然改變體育課教學模式,但她對推廣運動上仍感到樂觀:「小朋友想玩、想運動的心態始終不會變,只是現時不能除下口罩做劇烈運動,不過都看得出同學的運動習慣有所減少,需要以新方法去改變現象。」

跳繩的裝備簡單,只需一條繩便能跳出千變萬化的花式,適合作為網上教學的教材。另外張老師指為了顧及學生的應付能力,一般體育課網課都以簡單拉筋為主,而跳繩教練則能以其專業指導學生,並使課堂元素比一般網課更能吸引學生。張老師謂有學生分享在家練習的點滴,表示想繼續學跳繩,令她認為計劃能推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自我學習。

(左起:跳繩教練黃冠傑、張琬茹、黃子樂、何芷瑩)
(左起:跳繩教練黃冠傑、張琬茹、黃子樂、何芷瑩)

3位導師黃冠傑、何芷瑩、黃子樂同樣因疫情而首次接觸網上授課。芷瑩表示:「雖然我們只能隔著屏幕指導他們,或只能從網上分享短片,但同學們都很努力嘗試。若從他們由零開始到學懂花式,則可以增加繼續挑戰下去的動力。」網課使一眾教練反思以往的教學方式,並發現有可改善的空間,「網課的互動能力有限,以往教最基本的跳前繩時,我們會直接教學生跳。現在則會在跳繩前做些初階練習,給予更清晰的指示讓學生更易掌握,譬如會建議同學在手臂夾一張紙然後劃圈,理解揮繩的概念。發現到這點後,我們認為這對於將來重啟實體課也有幫助。」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齊跳高飛】防疫也能在家運動 親子跳繩保持強健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