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幅地大改劃 供31萬住宅單位

黃偉綸(左三)表示,本港土地供應情況仍然緊張,覓地工作刻不容緩。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公營房屋供應仍須急追落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透過改劃二百一十幅土地,在數學上能滿足土地供應,提供共三十一萬個住宅單位,只足夠未來五至六年使用,為回應社會對公營房屋需求,最近改劃作住宅的二十六幅用地,已特別作出調節,讓公營房屋比例增至八成。他坦言,城規會在改劃土地上有把關角色,政府建議可能被「打回頭」,加上需時為公營房屋做好配套等,故急需繼續覓地。他提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會考慮及研究不同方案,如重置葵青貨櫃碼頭及葵青貨櫃碼頭上蓋發展等,冀增住宅供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電台節目中提出,本港土地供應情況仍然緊張,覓地工作刻不容緩,正密鑼緊鼓進行。他解釋,儘管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在上季經已達到今年全年目標,但涉公營房屋的土地數量仍然落後;至二○二三年至二四年度,三個新發展區落成後,提供二十二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由於每年需供應四千六百個單位,需透過改劃土地滿足需求。 黃偉綸表示,新發展區完工前,政府透過改劃二百一十幅土地,在數學上能滿足土地供應,提供三十一萬個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三成是私營。他透露,其中二十六幅是近期找到,因應社會對公營房屋不足的關注,而調整到八成為公營房屋,兩成是私營。但他直言,儘管透過改劃土地助掌握未來所需的單位量,城規會在改劃土地上有把關角色,政府建議亦可能會被「打回頭」,未來五至六年供應量或受影響,而且,需為公營房屋需做好配套設施,及立法會需時審議,項目落成時間可能延遲。 社會有聲音質疑政府何以不運用《土地收回條例》,將私人土地收回發展,他認為有關情況並不簡單,因本港重視私人產權,如強行以條例收回土地,可能面對訴訟,他重申政府重視私有產權,也受到法律約束,不能亦不會以條例為所欲為。在長遠土地供應方面,他表示房協會研究兩幅郊野公園邊陲地興建公營房屋及安老院舍的可行性,預計需一年時間,因需視察生態數季。他認為,該兩個選址只佔本港郊野公園總面積的千分之一。 黃偉綸又說,早前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亦會考慮不同方案,包括部分未曾研究的方案,如透過填平水塘,或重置葵青貨櫃碼頭及葵青貨櫃碼頭上蓋發展,以增加住宅供應。但他強調,政府現階段並沒有定案,專責小組會就不同方案的優點和缺點,跟市民探討,再向當局作出建議。他估計,改劃農地建屋是相對較快的方法,政府可協助有需要的發展商提供配套,會在具透明度情況之下進行,「球仍然專責小組手上,由他們去考慮是否有較快方法增加土地。」 對於房地產協會早前建議政府成立獨立機構,加入多個相關部門成員,以縮短轉換土地用途的程序,黃偉綸初步認為,若由一個組織執行城規會、地政總署、環保署等工作,建議未必實際,因為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範疇,如城規會處理規劃、地政總署會考慮補地價等事宜,涉及相關專業知識去處理。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