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中年高球手 肌肉勞損感腰痛

養和醫院聯同理工大學及香港高爾夫球總會進行研究,發現有兩成六中年業餘高球手有腰痛問題。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高爾夫球向來被視為老少咸宜的靜態帶氧運動,甚少引起嚴重意外和傷患。但養和醫院一項研究顯示,在四十一至六十六歲的業餘球手中,每四人便有一人因打高球引發長期勞損而患有腰痛。物理治療師建議,高球愛好者在每次運動前,只需十分鐘時間進行指定熱身運動,可有效減低肌肉拉傷,改善痛症情況。 養和醫院聯同理工大學及香港高爾夫球總會,自二○一一年起,進行為期四年的研究,以運動物理治療改善球手的入球準繩度(差點)。在三十六名四十一至六十六歲的成熟組業餘球手中,有五成三人因關節過緊或組織過軟問題,以致發球時擺出不當姿勢而受傷患困擾,當中更有兩成六人因而患上腰痛。 研究分別就球手的脊椎丶肩關節及膝頭等部位的旋轉角度丶外展肌及外旋肌力量和驅幹力量等體能數據,進行評估分析。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指,成熟組球手的入球差點主要受胸椎旋轉角度丶髖骨節旋轉角度及左肩關節的外旋及肌肉力量,影響揮桿動作。 周志平舉例說:「過緊的髖屈肌,即約膝頭位置可造成腰椎過分前傾,令『差點』增加,更會導致腰部不適。」他補充,「當球手上半身躺在牀上,其中一腿屈膝並用雙手抱緊,如另一邊的大腿不能平放於牀上,其髖屈肌或已出現問題。」 物理治療師徐善美提醒,如痛症影響日常生活及情緒,應停止相關運動及盡早求醫,「市民亦可做熱身動作,拉筋及鍛煉肌肉力量,如雙手各執球桿一端,分別水平維持於肩膀後方及伸直雙手置於頭頂,每個動作只需五至十秒。」 有約二十年高球經驗的心臟科醫生吳繩綱,平均每周打球一至兩次,五年前腰部感到隱隱作痛,即使安坐於辦公室內亦感到強烈痛楚,在一年前起才接受運動物理治療。 他說,「如果十分為最痛,我忍至六分才求醫!」在進行三至六個月的物理治療後,吳現時的發球差點及各方面的旋轉角度均上調至同齡球手的正常幅度,「以前很多姿勢都做不到,現在不但改善痛症,亦改善打球表現。」 養和醫院指,過去四年有約九十人接受高球運動物理治療,另外亦為個別運動員需要,訂制如跑步等度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