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payHK冀接入更多內地服務場景 交易筆數及金額 按季急增3倍
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跨境人員流動愈趨頻密,港人北上深圳等大灣區城市消費,帶動跨境支付需求。螞蟻國際業務大中華區總經理李詠詩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自3月以來,港人使用AlipayHK在內地交易筆數和金額呈每星期持續向上態勢,主要受惠北上港人增多,以及消費者對在外地使用AlipayHK的認知加深。現時AlipayHK覆蓋內地全部城市幾乎所有門店,以及部分大灣區城市公共交通,但仍不足夠,未來需要接入更多城市交通和服務支付場景。
過往港人北上通常需要先換滙,以人民幣現金或信用卡付款,隨着流動支付日益普及,現時使用本港的電子錢包,已經可以直接在內地消費,並以港幣結算。
消費券改變港人支付習慣
李詠詩說,早於疫情之前,內地商戶接通AlipayHK在技術上已經可行,惟疫情限制使用量及測試工作,覆蓋面也未遍及全國,「過去半年我們下了好多功夫,通關之前和之後,我們都投放了好多資源做商戶的排查、測試。」因此,商戶覆蓋在最近大半年獲得「很大進步」。
另一方面,李詠詩指出,AlipayHK數年前在香港並不似今日般普及,用戶量和使用習慣相比現時「差好遠」,過去三年在消費券帶動下,AlipayHK用戶滲透率有所提升,當習慣養成,港人在內地使用AlipayHK支付自然「順理成章」。目前AlipayHK在香港擁有超過300萬活躍用戶。
因應北上人潮,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港人使用AlipayHK在內地交易筆數和金額按季急增3倍,6月和7月期間,周末的支付筆數和金額較平日錄得兩倍以上升幅。
此外,針對深圳購物季,AlipayHK與深圳市政府及商戶合作,推出消費優惠,令AlipayHK在深圳使用筆數增幅顯著,7月至8月中旬的日均交易量上升近七成。
重點擴更多城市交通應用
問及通關效應會否慢慢消退,李詠詩有信心AlipayHK的使用量能夠持續增長,因為其佔港人在內地消費總金額的比例仍然較低;同時,雖然AlipayHK能夠滿足內地線下購物、餐飲等支付需求,但很多交通、線上服務等場景尚待打通,「有好多嘢要做」。
「(內地)好多已經發展到O2O(線上線下)場景,而非單單在門店給錢」,李詠詩舉例說,掃碼點餐、租借充電寶、購買代金券、外賣服務等,要使用AlipayHK支付,仍需逐一打通。
為何線上支付場景滯後一步?她解釋說,線上支付牽涉網站或應用程式的改造,需要得到商家認可,加上港人消費佔部分商家的生意額比例未必太高,需要逐一洽談、突破。
交通方面,AlipayHK「跨境乘車碼」可用於繳付深圳地鐵、廣州羊城通、佛山廣佛通、中山通等公共交通車資,暫時主要覆蓋大灣區城市。李詠詩透露,交通是AlipayHK在內地着力擴展的方向之一,首要是大灣區各重點城市的不同交通工具,其後可能再拓展至北京、上海等國內城市,亦會致力接入更多網絡叫車場景。
目標打造為生活服務平台
除了在支付層面讓AlipayHK用戶於內地通行外,李詠詩談及未來目標時,期望把AlipayHK進一步打造成一個生活服務平台,例如用戶現時已經可以透過AlipayHK內的「海關旅客指尖服務」提前完成健康申報,方便過關。
她補充說,未來大灣區可能會有更多政府服務打通,AlipayHK將會積極探討與政府配合,提供此類服務,「隨着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發展,我想這些政府服務類別會愈來愈有需求。」
採訪、撰文:陳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