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瑞典與芬蘭加入北約組織的議定書,將提交北約。 芬蘭與瑞典在今年5月,正式申請加入北約,北約上月5日簽署了兩國加入北約的議定書。 北約成員國會按各自程序,對議定書予以審批。美國國會參議院在本月3日通過決議,同意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 北約在冷戰後5次向東擴張。俄羅斯方面早前表示,若芬蘭及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將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安全。
紐約股市下跌,受晶片股等科技股下跌影響。投資者注視美國今晚公布通脹數據。 道瓊斯指數收市報32774點,跌58點。 納斯達克指數報12493點,跌150點,跌幅1.19%。 標準普爾500指數報4122點,跌17點。 美光收市跌近4%,公司下調今季收入預測並且警告下季自由現金流可能出現負數,受到需求下跌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對美國本土晶片產業提供巨額補貼,並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補貼的公司,必須在美國本土製造晶片。 拜登在法案簽署儀式上說,雖然美國的晶片設計及研發保持領先,但全球只有10%的半導體是在美國生產,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裂,推高美國家庭與個人的成本,因此需要在美國本土製造晶片,以降低日常成本及創造就業機會。 根據白宮聲明,《晶片和科學法案》將為美國半導體研發、製造以及勞動力發展提供527億美元;其中390億美元將用於激勵半導體製造業的措施,20億美元用於汽車及國防系統使用的傳統晶片。此外,在美國建立晶片工廠的企業,將獲得25%稅務減免。
歐洲主要股市個別發展,科技股表現較遜色。投資者注視美國將公布通脹數據,判斷未來聯儲局加息前景。 倫敦富時指數收市報7488點,升5點,創兩個月高位。油股帶動大市向好。 巴黎CAC指數報6490點,跌34點,跌幅0.53%。 法蘭克福DAX指數報13534點,跌152點,跌幅1.12%。
烏克蘭海港管理局通報,在「糧食走廊」運作的9天時間內,超過37萬噸烏克蘭農產品,已從烏克蘭的海港出口。 烏克蘭傳媒報道,在這9日內有12艘船離開烏克蘭港口,向全球7個國家,出口了37萬噸以上的烏克蘭農產品;此外有一艘船進入烏克蘭南部的切爾諾莫斯克港裝載貨物,烏克蘭計劃每月通過敖德薩地區的港口,轉運300萬噸農產品。 另外,根據烏克蘭駐黎巴嫩大使館消息,黎巴嫩買方以延遲交貨超過5個月為由,拒絕一艘運送烏克蘭粟米抵達黎巴嫩港口的運糧船。該運糧船目前正尋找其他買家,以便在黎巴嫩或其他國家卸貨。
澳門氣象局表示,將於早上7時改發八號東南風球。 預測澳門風力將會增強。 現時在澳門三號風球仍然生效。熱帶風暴木蘭集結在澳門的西南偏南約390公里。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昨日在青島與南韓外長朴振舉行會談。新華社報道,期間雙方就薩德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闡述各自立場,認為應重視彼此安全關注,努力予以妥善處理,不令問題成為影響兩國關係的絆腳石。 報道說王毅在會面中強調,當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個別國家將經濟政治化、貿易工具化、標準武器化,破壞全球產品供應鏈穩定,中韓雙方應共同抵制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行徑,維護兩國及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報道又說,雙方同意加快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爭取盡快達成共識,雙方亦同意就維護供應鏈穩定,開展對話。 薩德是反導彈系統,南韓在美國協助下於境內部署,首爾方面表示是應對北韓的防禦措施。
市場昨天一度炒作港府計劃撤銷內地人在港置業時需要繳交的買家印花稅(BSD),刺激一眾本地地產股急漲,並帶領港股抽高逾200點。不過,政府午後澄清並無此打算,恒指轉升為跌,險守兩萬關,收市報20003點。券商瑞銀認為,港府若撤銷任何類型的印花稅,對本地地產股均屬於正面催化劑。 恒指一度漲逾200 倒跌收場 截至今日凌晨1時50分,恒指夜期報19885點,跌115點,低水118點。ADR港股比例指數報19937點,較港收市低66點。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昨天早上接受彭博電視訪問,報道引述她說,政府在考慮豁免內地人繳交BSD。消息刺激本地地產股抽升,也令原本低開後曾挫189點的恒指由跌轉升,最多漲205點。 不過,至下午1時01分,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澄清,政府沒有作出相關討論,迅即令大市打回原形,並掉頭下跌,收市報20003點,挫42點(0.21%)。 新世界曾彈7% 埋單剩2% 科指昨跌40點(0.93%),收報4295點。國指低收26點(0.39%)至6794點。大市成交維持淡靜,僅821億元。「港股通」連續兩日錄得淨賣出,昨淨沽增加至近6億元。 本地地產股受到追捧,在港府表明未有
近年內地或海外買家購入本港住宅物業的個案減少,稅務局最新數據顯示,反映此類買家入市的買家印花稅(BSD)在7月只有33宗,創2020年12月後逾一年半新低。 佔總成交不足1% 根據稅務局資料,住宅及非住宅從價印花稅(AVD)、額外印花稅(SSD)和BSD的3項辣招稅於7月份共有213宗,較6月的281宗減24.2%,是2014年有紀錄以來新低;7月涉及稅款約4.45億元,按月減18.4%,為近3個月最少。 當中,7月BSD錄33宗,較6月的62宗跌46.8%,創逾一年半新低,同期土地註冊處錄得3671宗住宅買賣登記,反映BSD佔總成交僅0.9%;而7月涉及BSD稅款9300萬元,按月減少42%,為去年2月後新低。 至於7月份與住宅物業相關的AVD共有161宗,按月下滑22.2%,稅款約3.39億元,按月跌10.4%。SSD上月錄18宗,稅款1010萬元,按月分別增加50%及90%。 按現行政策,買家購入住宅物業並於3年內賣出,需要繳付SSD,6個月或以內沽出的稅率為樓價20%,7至12個月為15%,13至36個月為10%。住宅單位買家若入市時已經持有其他住宅單位,必須先繳付相當於樓價1
內地房地產發展商違約風險不斷,拖累信託領域風險日益加大。中國審計署據報正對規模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信託行業進行調研,當中包括信託行業對房地產的融資,以加強對影子銀行監管。 規模逾20萬億 最少廿公司被查賬 彭博引述消息透露,審計署在過去一個多月檢查了最少20家信託公司的賬目,包括前五大信託公司,以評估該行業對金融穩定構成的潛在風險。 消息並稱,審計署要求被調研的信託公司上報高風險的地產融資項目,以及下一步的處置計劃,預計審計署完成調研後,將向中國高層提交報告,並且可能成為決定對該行業下一步發展方向的重要決策依據。 目前仍不清楚有關調研會引發什麼具體監管行動,但有關舉措反映中國當局對房地產領域風險外溢的憂慮,特別是近期多地發生購房者因房屋無法按期交付而暫停償還按揭貸款的情況。 根據行業數據追蹤機構Use Trust的數據,信託公司今年與房地產發展商相關的投資產品,涉及違約金額約580億元。由於流動性危機,導致多個房地產發展商違約,並凍結全國數百個項目的建設。 另外,消息指審計署的檢查仍在進行中,目前尚未有任何結論。審計署、銀保監會及信託公司未有就報道置評。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
面向60歲或以上投資者的第七批銀色債券,將在本月23日開售,至9月2日下午2時截止。今次銀債保底息率達4厘及發行額350億元均創新高,金管局助理總裁(貨幣管理)陳家齊認為,在宏觀環境不明朗下,可為長者提供穩健和安心的投資選擇,相信市場反應會積極。政府會因應市況,把發行額最多提升至450億元,將較去年的300億元增50%,銀行界建議,考慮申請認購20手至30手。 銀債發行條款和往年相若,每手1萬元,債券為3年期,浮息參考過去6個月本港通脹率,另有定息4厘,以較高者為準,每半年派息一次。陳家齊說,明白部分長者身份證沒有顯示出生月份,故申請人只需持有1963年或之前出生的身份證便算合資格。 銀行普遍免收費 籲數碼遞表 投資者可到20間零售銀行及27間指定證券經紀行申請,銀行界普遍會免收所有相關費用,並鼓勵市民透過數碼方式遞表,以減低公眾聚集引來的疫情風險。投資者須留意,重複申請將不獲處理。 由於銀債以循環機制配發,政府為免大量債券被少數投資者集中持有,每人最多可獲派100手、即100萬元的銀債。 按照配發機制,如果認購金額低於350億元,全部有效申請可獲發銀債;認購額介乎350億元至450億
今年上半年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不利銀行財富管理產品的銷售。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主管蔡惠琳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該行整體資產管理規模(AUM)按年跌2%,但隨着疫情有所紓緩,第二季新增高端客戶量較第一季有超過兩成漲幅,預計下半年投資氣氛回穩,疫情管控進一步放寬,連同新上客動力回升,今年全年AUM可望重回正增長。 蔡惠琳指出,上半年後段營運表現開始回穩,3月至6月的外幣月均交投量,較1月至2月升約兩成,第二季更是自「理財通」推出以來,南向新客開戶最踴躍的季度,相信是與合作夥伴廣發銀行建立更良好的了解、默契,再加上一些客戶活動推廣,令客人加深認識「理財通」所推動。 12個月定存金額飆34倍 客戶投資取態亦出現變化,她透露,截至6月底,花旗客戶持有的債券資產值較去年同期增加兩成,港股資產則輕微上升,反映部分客戶趁低吸納股票,存款額有單位數增長,不過定存總額在期內漲幅達八成,6個月或以上定存金額較去年底急飆25倍,12個月定存金額更大升34倍,扭轉過往逾九成定存為3個月期的定律,可見客戶希望鎖定長期限高回報資金。 港銀過去數月來接連上調定存息,為客戶帶來更高回報,蔡惠琳提到,今次美國加息周期可
政府調整入境檢疫日數至「3+4」(即3天酒店檢疫加4天居家醫學監測),旅遊平台Trip.com表示,措施公布後,周一該平台上本港出境航班訂單較前一天激增176%,入境航班訂單亦大升249%,反映旅客對新政策反應正面。惟業界擔心放寬入境檢疫仍不足以吸引旅客回歸,其中券商大和資本更指出,措施非但無法鼓勵外國遊客訪港,還增加本港居民外遊意欲,間接影響本港服務貿易和零售。 Trip.com透露,港府公布新檢疫安排當日(周一),該平台上前往香港的航班訂單量較前一日增長2.49倍,瀏覽入境航班的用戶數量亦接近翻倍,入境訂單主要來自泰國曼谷、英國的倫敦和曼徹斯特、台北、新加坡。出境航班訂單亦較前日增加1.76倍,瀏覽出境航班的香港用戶飆升1.84倍。 旅議會:真正復甦靠免檢通關 亞太航空公司協會總幹事Subhas Menon接受彭博訪問時直言,香港縮短入境人士的隔離期雖屬好消息,惟不足以令遊客回歸,因現時很多地方都毋須隔離或檢測,來港卻要隔離3日,「旅客會避開這種地方」。他形容現在不是慶祝的時候,全面通關依然任重道遠。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亦認同,新措施對入境旅遊幫助不大,因其他周邊國家大多都免檢
中國近年積極投資晶片研發,企圖打破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依賴,無奈至今仍未有效取得突破,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高層領導人對有關困局愈來愈不滿,以致近期業內高官及巨頭接連遭到反腐敗調查,而紫光集團的90億美元重組事件,更令國產晶片行業置身尷尬境地。 報道提到,內地相關部門上月審查晶片行業報告時,發現行業進展或被誇大,很多投資未能取得預期成果;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基金)作為政府向內地晶片製造商輸送資金的主要工具,難免要被問責,目前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正接受政府調查,此前丁文武曾警告,中國「彎道超車」發展晶片技術的戰略「不現實」。 行業反腐 華芯3高層落馬 據知情人士表示,過去10年,中國政府投入上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資金,卻沒有取得像以往國家級科研成果般的突破,高層官員很是惱火;報道又引述Rhodium Group高級分析師Jordan Schneider指出,要向一個行業投入上1000億美元資金,無論是高科技行業,抑或只是造火車或興建機場,都會衍生非法交易。 內地晶片業反腐風暴持續發酵,華芯投資3名高層涉嚴重違法,正接受內地當局監察調查。中紀委駐
鴻海旗下富智康(02038)去年成功扭虧後,今年上半年再錄得虧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達到2378萬元(美元.下同)(約1.8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818萬元有所收窄。期內,營業收入增長4.7%,至41億元,毛利率為1.98%。該公司解釋,踏入2022年起,中國作為最大手機市場的需求不斷減弱,疫情期間由居家客戶推動的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旺盛需求有所放緩,同時疫情進一步擾亂供應鏈,多種因素對業績造成影響。 手機需求減 續控成本 不過,富智康上半年毛利率1.98%,比去年同期的1.58%改善,這有賴集團努力減省成本、負責營運的領導層採取積極措施,加上員工付出努力,以預防或遏制工廠爆發疫情,盡量減少生產中斷。 若按地域劃分,富智康上半年亞洲營業收入近29億元,按年減少17%。期內公司向一名受美國禁令限制的原主要客戶的銷售量急劇下降,同時防疫措施及經濟下行抑制消費需求,亞洲分類依然是核心業績貢獻者,但營收比重下降至70%。歐洲營業收入則由去年同期的2.8億元上升至4.9億元,美洲收入亦從2.1億元增至7.7億元。 富智康預計,財務資源及營運資金仍足以為持續經營業務及資本承擔提供資金,可應付未來
國泰航空(00293)今日公布中期業績。滙豐發表報告稱,可以肯定國泰航空於7月已轉虧為盈,隨着香港縮短入境隔離日數,預期國泰下半年可轉賺40億元,而上半年則蝕約50億元。該行維持國泰全年蝕11億元(未計派發優先股股息)的預測不變,目標價11元,評級為「買入」。國泰昨收報8.52元,跌0.8%。 滙豐報告指出,鑑於政府已縮減入境檢疫期限為「3+4」,亦有機會提前取消入境檢疫,同時內地直飛海外航班班次有限,國泰可受惠內地中轉客增加。該行認為,在運力提升的情況下,國泰目前現金流消耗由少於5億元轉為正數,可以確定7月錄得盈利,加上現時放寬入境檢疫,預料下半年盈利將進一步提升,運力可望達標。報告又提到,目前市場普遍估算國泰全年虧損47億元,意味下半年僅能收支平衡,相信市場無可避免要上調對國泰的盈利預測。 再延遲向政府派優先股息 另外,國泰航空昨公布,決定延遲派付原定於今年8月12日到期應支付優先股股息,為第四次延後向政府派發股息。有關條款規定,在該等欠款完全支付前,公司將不會派發普通股股息或回購普通股。 國泰於2020年6月進行資本重組計劃,政府承擔273億元,包括認購195億元優先股息,首3年
中國乘聯會公布,內地7月份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84.3萬輛,按年增長20.1%,按月則跌6.3%。7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48.6萬輛,按年升1.17倍,按月下降8.5%;今年首7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多1.21倍至273.3萬輛。 乘聯會表示,新能源車銷售進度已超過該會在去年底時所作的預測,有需要將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測,由原來的550萬輛調高至600萬輛,至第四季初仍可能再調高預測。 車購稅優惠現效果 乘聯會稱,今年首7月廣義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1124.4萬輛,較去年同期下跌3.8%。該會又提到,7月份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增速與6月的增速基本持平,反映車購稅優惠政策逐步顯現效果;4月及5月因疫情滯後的產能和需求,在6月至7月持續釋放,7月份車市促銷力度保持高位,主流車企均加強優惠活動,努力彌補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銷量損失,並追回年度預期目標。 新能源乘用車銷售方面,首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303萬輛,按年增長1.23倍。乘聯會指出,由於供給改善疊加油價上漲的預期,帶動電動車訂單表現火爆,各地出台鼓勵消費政策力度大,客戶訂單飽滿改變了淡季規律。 該會預期,未來幾個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增長主要
盈大地產(00432)公布中期業績,錄得虧損3.36億元(去年同期蝕4.17億元),每股虧損16.49仙,維持不派息。 截至今年6月底止,盈大地產綜合營業虧損為1.08億元,較去年的2.09億元有所減少,主要受惠於出售日本一幅土地以支付若干發展成本的收益。毛利率縮窄19個百分點,至49%。期內,收入增加27.8%,至2.71億元,因確認泰國攀牙省一幢別墅的銷售額,以及日本北海道二世古的酒店業務和四季康樂活動業務的收入提升。 日酒店業務收入升1.9倍 期內,日本酒店業務收入大增1.86倍,達6000萬元;日本四季康樂活動業務收入3300萬元,上升73.7%;惟並沒有錄得來自日本的物業發展收入,而去年同期則有2100萬元。印尼雅加達商業物業PCP Jakarta總租金收入減少1.6%,至1.22億元;泰國物業發展收入2400萬元,高爾夫球業務收入300萬元。 盈大地產表示,香港中環己連拿利3至6號的豪宅項目尚在施工,日後勢必成為公司在本港的矚目地標項目之一,現正進行地基工程。該公司又提到,面對通脹高企、利息攀升、地緣政治衝突及全球經濟可能步入衰退等因素,市場憂慮日漸增加,今年全球經濟走勢未
特區政府剛換屆,適逢經濟及樓市下滑,令本港房屋政策再受關注。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日建議當局豁免內地買家「雙倍印花稅」(DSD),刺激地產股板塊應聲急彈。儘管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極速澄清「暫無計劃減辣」,但這已顯示港府「兵器庫」有很多招數可以救樓市,問題只是幾時出手;若為吸引境外人才而「局部減辣」,更屬合情合理。其實,樓價自歷史高位回落不足一成,一般認為「未跌夠」,且根據過往「孫九招」經驗,慎防落藥過猛,衍生後遺症。 豁免BSD引境外人才 在昨日上午播出的Bloomberg電視專訪裏,葉劉淑儀表示新民黨一直收到內地來港專才的訴求,希望可以在取得永久居留權之前,與香港本地居民一樣,獲豁免繳付DSD。她認為此舉有助增強專才對香港的歸屬感,亦屬較公平做法,兼且目前樓市相對疲弱,豁免DSD既可振興經濟,又有助扭轉人才流失局面,港府應認真考慮。 葉劉除了是新民黨黨魁,還自7月1日起出任行政會議召集人,所以她關於豁免DSD的建議被很多人視為代表着港府立場,例如Bloomberg的新聞標題直接形容「香港考慮降低中國內地買家印花稅(HK Mulls Reducing Stamp Duty f
職場靈活性是企業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著名化妝品品牌資生堂香港宣布推出7項彈性員工福利,包括今年7月起試行混合辦公模式,僱員每周可享兩天在家工作,並就回港檢疫隔離期設遙距工作安排;同時以遊戲方式推動企業文化(Gamification),利用遊戲任務和獎勵元素,加深員工的學習體驗。 此外,在今年6月至9月期間,資生堂香港員工每月可以自選兩個周五提早半日收工;又實行「Annual Leave + 額外假期」,只要僱員用畢該年度的年假,到下年度便可以獲賞兩天額外有薪假期。同時,為全方位照顧同事的身心健康發展,公司每年會提供彈性保健福利,員工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報銷在健康與生活方面有關開支,譬如健身會籍及運動班、美容按摩、旅行相關支出、酒店住宿、電子產品等。 資生堂香港人力資源總監Alice Chan解釋,靈活工作安排、娛樂化的員工互動模式,以及多元福利,都有助吸納人才,並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尤其是年輕生力軍,對員工和公司來說是雙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