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夕陽

不知不覺間本地服裝品牌好像已淡出了香港人的視線,鋪面亦慢慢遷出旺區,更實際的反映可見於財務數據,例如某本地時裝品牌母公司的利潤不但持續下跌,過去十年間股價更由過百元的「重磅股」,跌至現時只剩下個位數字。

本地品牌風光一時,很大程度是當年市場仍是半封閉,港商只要模仿外國品牌款式,再推出不同的顏色和圖案已可大賣。但好景不常,隨著ZARAH&MUNIQLO等的日本、歐美快速時裝(Fast Fashion)進軍市場,幾乎每星期都有新款上架,吸引顧客密密去「巡視業務」,令本地品牌不再獨享優勢。

快速時裝是看準網上世界有各種潮流資訊流通,消費者開始更注重款式設計,時裝就像新鮮水果,很快就會「變質」,如何把握推出時機是市場營運的關鍵。外國品牌採用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把設計、採購、生產及零售整合,降低成本和時間,一個新產品生產流程只需20天,高效率有助他們可以靈活緊貼時裝界的發展,盡快推出風格與當時潮流配合的產品。相比香港品牌需要46個月的生產流程,差異十分明顯。香港品牌受制於生產速度,產品設計上很難緊貼潮流,對追求「型格」的消費者而言,自然失去吸引力。

款式設計之外,不少消費者講求耐用和功能性。日本品牌UNIQLO在款式競爭之餘,亦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開發,利用技術和產品質量吸引消費者,耐用的純色T-shirt、輕便的羽絨和保溫內衣都是它們的「招牌貨」。香港品牌在這方面明顯被比下去,由於在設計、質量、價錢都沒有優勢,加上市場定位模糊,內地市場又隨著國內品牌大量搶佔時裝市場,國外的快速時裝品牌也著力開拓內地市場,幾年間已經把香港品牌打得體無完膚。

香港品牌與歐美快速時裝的差異不單在款式,而是整個經營手法都跟不上市場節奏,面對市場的急速變化亦表現得措手不及,只依靠過去的辦法去面對新時代的問題,成效如何,市場已經給了客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