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蜂味

在香港,買一瓶蜂蜜並不困難,由最便宜的「燒烤蜜糖」到數百元一小瓶的進口貨都一應俱全。但講起「養蜂人」,大家都只會想到鄉郊地方。經友人介紹,知道近年海外興起「城市養蜂」潮流,人們在花園、天台、近郊地區設立養蜂箱採集蜂蜜,除了自給自足外,甚至可以出售及加工成為不同的產品。

香港亦有人嘗試在工廈天台養蜜蜂,並製作「土生土長」的蜂蜜及周邊產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其實香港在不同地區都有郊野公園,不少地區接近綠化帶,而城市與綠化帶交錯,形成獨特的城市景觀。

天台養蜜蜂的經驗,墨爾本市中心的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是成功例子之一,管理公司與當地一個推動城市養蜂,名為Melbourne City Rooftop Honey的民間機構合作,在聯邦廣場其中一座建築物的天台,安裝了10個蜂箱,推動減碳和保護生態環境。數年後,這個天台養蜂場每年可以生產高達350公斤的蜂蜜,供應附近的咖啡館、餐廳及酒吧。最早的蜂蜜在聖誕期間就可以品嚐,部分餐廳更會推出特色食品,配合蜂蜜收成。

Melbourne City Rooftop Honey雖然看似很成功,但他們最初只是一群業餘養蜂人,在自家後花園嘗試養蜂,邊養邊學。到2010年才展開天台養蜜蜂計劃。他們在墨爾本市已經安裝了超過70過蜂箱,原計劃區區有「蜂味」,但後來發現風勢強勁的地區不適合養蜂,因為蜜蜂要花更多體力採蜜,「食量」也會相應加大,蜂巢內的儲存量自然大減。

隨著香港人愈來愈重視健康和生活品味,健康和天然食品大行其道,本地蜂蜜具有市場潛力。但潛力的背後亦有問題要克服,其中最明顯的問題是安裝蜂箱的地點對周圍市民的影響。蜜蜂雖是益蟲,不會無緣無故主動襲擊人類,但不是每個人都樂意與蜜蜂為鄰。在歐美,已有多宗因為鄰居養蜜蜂而引起的法律糾紛。

大家都知道,蜜蜂幫忙傳播花粉,由生產農作物以至一般的花卉繁殖,蜜蜂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支持本地蜜蜂產品,不但可以品嚐到「本土蜂味」,更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