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邊界想像

遠足多年,香港的大小山徑基本走遍,苦於尋找新嘗試之際,友人拋下一句:「何不到深圳行山?」稍作搜尋,才發現原來一河之隔的深圳,已成為近年香港山友的熱門地,最高的梧桐山固然遊人如鯽,但離市區咫尺之遙的大小南山、馬巒山、塘朗山等,原來亦早已滿佈港人足跡。兩地山友交流之勢近年趨盛,更有民間遠足組織安排互動交流,分享兩地遠足和騎行的經驗。

談到深港融合,雙非學童、水貨客、東北發展似乎佔據了大部分媒體的鎂光燈,這不單忽略了兩地交往日益頻繁的現實,亦局限了我們對未來發展的想像;或許我們首先需要的並非更多道路和口岸,而是調整心態,放慢腳步,思考深港對接的窗口,或許旅遊消閒正是一個好開始?

尋訪深圳的歷史遺珠,總會令人不勝唏噓,若非百多年前那一瞬間,英國以船堅砲利敞開了天朝的大門,香港的命運當與改革開放前的深圳無異;弔詭的是,英國曾於租借新界前短暫佔領深圳,深港作為歷史共同體,並非想像中遙遠。

位於南山區的新安故城,是東晉至清代寶安縣/新安縣的縣府所在地,統轄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片珠三角東部地區,至今仍保留城門和多處歷史建築;位於蛇口半島的赤灣砲台,曾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清兵抵抗英軍的重要據點,鄰近更是曾逃難香港的宋帝昺陵墓所在地;與香港東北一海之隔的大鵬所城,命運興衰亦與香港緊扣,而隨著英國強租新界,所城的防衛任務亦告終結,只剩殘垣斷瓦供後世懷緬一番。

近月,香港旅客數字下滑,業界普遍關注香港缺乏新景點和吸引力,並積極推廣「一程多站」的構思。除了加強與鄰近旅遊熱點(包括澳門和珠海)的合作,大概深圳會是下一個為人忽略的理想目標。

當然,要串連深港的旅遊景點仍面對不少挑戰,例如兩地通關有待加快和簡化,跨境運輸以城市主導,缺乏點對點接駁等,但如能開辦渡輪服務,連接大鵬半島與大埔/西貢,或可踏出第一步。事實上,每次在東平洲碰到來自深圳的浮潛客,都不禁讚嘆他們願意「繞一個大圈」,只為感受香港燦爛的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