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劃人生的最後旅程

踏入十二月,天氣開始轉冷,去年差不多這個日子,我和一眾校友、恩師的親友租船出海送別恩師,途中風高浪急、寒風刮面,感覺特別傷感。船隻抵達西貢水域後,拋錨停定,沒有特別的宗教儀式,喪禮一切從簡,只由一位較年長的校友宣讀簡短悼詞及帶領眾人默禱,骨灰隨即經船尾的溜槽落入大海,船家接著邊響鐘,邊駕船繞了三圈,向恩師作最後的告別。

 

恩師生前喜愛遠足和旅遊,遺願決定把骨灰撒落大海回歸自然,也免卻後人為他的後事奔波。香港的土葬墓地及骨灰龕位供不應求,政府近年推廣自然葬,海葬是其中之一。食環署安排每周免費出船,讓市民攜同先人骨灰海葬,船上設有禮儀師服務,使用人次續有上升,但每年仍不過千宗。至於花園葬及現已取消的樹葬,據聞使用人數同樣有限。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不易改變,但殯儀業務卻在不斷求變,有社企就夥拍設計師,推出專業喪禮策劃(funeral planner),為客人或遺屬籌劃心目中的理想喪禮,例如因應個人喜好的靈堂佈置、度身訂造個人化壽衣、設計新潮慰問卡和吉儀等,還有長者選擇在生前化上靚妝,拍攝紀念特輯,讓後人看後可放下哀傷,懷念先人的親切笑臉,讓身後事不再是避忌。

 

殯儀市場的服務可謂層出不窮,近年,有瑞士公司和韓國公司在港推出紀念產品,將先人骨灰製成紀念鑽石和晶石;有殯儀公司更推出「太空葬」,聲稱可將先人骨灰經火箭射上太空。眾生平等,有寵物服務公司看準寵物主人的需求,提供寵物遺體由美容、火化到海葬的一站式服務。喪禮服務和形式應有盡有,價錢也豐儉由人。

 

喪禮服務走向多元化和專業化,但傳統殯儀行業卻面對青黃不接,老師傅陸續退休,年輕人不願入行,由業內人士成立的香港殯儀學院,就在今年初首次開辦殯儀課程,希望可以培訓接班人,為行業注入新血兼提升服務質素。

 

猶記得有朋友因為不確定先人的信仰,令她在籌辦喪禮時陪感壓力,擔心留有憾事。能夠為自己的喪禮作出安排,或按先人的遺願辦理後事,既讓死者可以安息,也可說是對後人的一種安慰,有助他們在喪痛期間,盡快度過哀傷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