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培訓的成果

上周到台中拍了一輯婚照,效果喜出望外!選擇到台中,除了「風景這邊獨好」,還因為貨真價實。拍照分三天完成,第一天與攝影師溝通行程、相片要求與挑選服飾;第二天一早到影樓化妝set頭,先拍影樓再到幾個景點,全程專車專人侍候;第三天傍晚篩選相片及商討後製詳情。整個「流水式作業」過程發展得十分成熟、暢順,標準化得來又不失風格。


而為我們提供服務的,全都是年青人。指揮大局的攝影師、一絲不苟的化妝師,兩個都是80後台中女生;而一眾服務周到的接待員、燈光師、攝影助理均是初出茅廬的90後少男少女,有的來自台中、有的則是從經濟較落後的台南、墾丁出來打工。完成艱辛的拍攝過程後,到了著名的麻辣火鍋店與日式燒肉店大吃一頓作慰勞,無獨有偶,服務生大多是8、90後的年青人。

最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的優質服務。在香港拍婚照對新人來說可能是一件苦事,動輒也講錢,多試幾套服飾要給錢、多拍一個景點要加錢,攝影師也說不清到底拍攝效果是怎樣,搞不好就要看他們的面色。而在食肆,「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經歷更不用多說。與台中的攝影助理不時給我擦汗、收拾行裝;燒肉店的服務生頻密收拾桌面、更換燒烤網的熱情主動、用心服務大相逕庭。

服務業是本地經濟支柱,住宿及飲食等服務性行業近年鬧人手荒,從業員前途及「錢途」無限,為何港、台兩地的服務質素和從業員態度會有如此顯著的差別?人手不足、顧客質素,還是我們始終對升讀大學、成為專業人士、打寫字樓工方為「正統出路」的心態揮之不去?

在台灣,年青人接受職業培訓,成為具有一技傍身的藍領或服務從業員,情況十分普遍,學生與家長也相當受落,不會覺得自己在「捱世界」又或「低人一等」。經濟實力名列前茅的德國,長期奉行職業培訓,只有約三分一的學生入讀大學,其餘均是接受不同行業的職業培訓,真正行行出狀元,不少面對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地區,也向德國取經。如果台灣不重視職業培訓,我能否享受到這種賓至如歸的拍照體驗?如果德國不崇尚學徒培訓,世界知名的汽車廠與相機廠能否有足夠的生產力?

要移風易俗,作為家長、朋輩甚或顧客的我們,不妨給年青人多一點認同與鼓勵,讓他們認清自己的出路和肯定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