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與價值



早前獲邀擔任辯論比賽的評判,辯題是探討美學應否納入必修課程。同學演說技巧圓熟,甚具大將之風,令人欣喜。但有同學誤以為「美學」就是「美術」,而話題更很快轉到「美學」(美術?)能為香港帶來多少GDP、能直接使畢業生的收入提高多少。


「我不贊成把美學的價值用眼前利益來量化。」本身是數學系教授的評判如此評價。「『著數』和『價值』是不同的。」

適逢經營酒莊的法國朋友來港洽談生意,好客的他更主動邀約我到巴黎一遊,希望趕上五月的歐洲博物館之夜 (La Nuit des Musées)。屆時巴黎將聯同全歐超過3千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在該晚開放免費參觀至深夜。配合整項大型盛事,巴黎同一時間會舉行各樣音樂、舞蹈、藝術活動,緊隨其後,還有六月的音樂節 (Fête de la musique)、八月的月光電影節 (Cinéma au Clair de Lune)和十月的白夜藝術節 (Nuit blanche)。

巴黎更會不定期舉行全市聯展,博物館會根據同一主題展出藏品,市政府會印製導覽地圖,甚至連餐廳、商舖也會出動自家珍藏響應。加上非官方的文藝活動,巴黎幾乎一年四季都有文藝活動,整個巴黎根本就是一整座大藝術館!難怪有人說「巴黎的博物館從不認識歐債危機」,當時全民節衣縮食,但政府沒因此中斷文藝活動,市民更是熱情不減,間接使巴黎在經濟不景中保持活力。

言談間,朋友也問起香港的新聞。「聽說有酒店清潔工在拍賣會後把名畫當作垃圾丟掉,實在令人震驚。我敢肯定法國一定不會發生這種事,我們的清潔工也一定懂得區別藝術和垃圾。」

聽罷,讓我再想起教授的評語。除了文化藝術,環保也常被視為無利可圖而遭忽視,不過英國、南韓和新加坡等地政府卻有先見之明,大力補助行業發展,日子有功,長遠價值就顯現出來:污染減少了,國民健康了,處理廢物的成本也大大減少了,更製造了大量就業職位,例如南韓的回收業就僱用了超過5萬人!

香港的文化、體育和環保回收產業,同樣需要政府推動,帶動整個社會的參與和配合,以達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超越「著數」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