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市場市輕化


社企「歷耆者」請青年人穿上「老化裝備」,親身感受長者的各種不便。
社企「歷耆者」請青年人穿上「老化裝備」,親身感受長者的各種不便。


打開Facebook,發現老友與一群學生穿上一身異服,躬腰駝背、戴著橙色的大眼罩,狀甚有趣。原來他們所穿的奇裝異服大有來頭,由社企「歷耆者」引入模擬長者生活的「老化裝備」,由台灣機構專門研發,讓穿著者體驗長者眼又矇、耳又襲和行動不便等身體機能老化現象。


年紀大、機器壞,但隨著醫學和科技進步,機能退化為長者帶來的限制與不便,或多或少可透過治療或輔助器材來改善,甚至回復當年勇。電影《不老騎士》,講述台灣17位年均「80後」的長者,排除萬難完成夢想──騎電單車完成台灣環島遊,啟發了全球的「長者夢」。早前南非便有一位婆婆以跳傘和潛水會鯊魚來慶祝百歲大壽,這些慶生活動不是她為追求個人刺激,而是為慈機構籌款。

人老心不老,可見長者一樣可以活得精彩。今時今日,銀髮市場的對象和產品,已不再停留在「七老八十」,年齡介乎60至69歲的年輕銀髮族(Young old)已成為市場的新寵,配合網絡世界和智能手機的發展,銀髮市場的潛力更加是海闊天空。台灣的市場研究顯示,50至70歲年齡組別中,擁有智能手機的比率,由2011年的3%急增至2013年的24%,銀髮族的網購力已更直逼年青人。

香港的銀髮市場同樣生機處處。理工大學的2014年調查顯示,近3成長者過去兩年有增加電子產品的消費、逾半50至69歲的「年輕長者」擁有智能手機,而市場上打正旗號專攻銀髮市場的服務也愈來愈多,例如專為長者而設電腦介面、網購專線和優惠、理財策劃,以及方便長者的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系統等。

過去,人口老化的挑戰,主要落在長者對福利開支的負擔以及生產力下降的隱憂。事實上,不少退休長者也樂意在工作或義工服務中找到意義。近年市場上也興起為長者提供職業配對的網絡,協助 50 歲或以上退休人士繼續貢獻所長;不少社企或機構也積極羅致長者擔任導師,傳授龍鬚糖、書法、太極等傳統技藝,或教導長者使用數碼科技等。

長者是社會的瑰寶,銀髮市場早已不再局限於輪椅和拐杖,而是一塊有待開鑿的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