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的天使

《施政報告》和阿里巴巴先後宣佈成立基金,協助本港青年創業,難免被外界相提並論一番。全世界都在爭奪人才,創業基金比比皆是,單以基金數量或資助金額定成敗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業支援與政策配套,才是吸引「天使」降臨的原因。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單在2013年,就有260家以香港為基地的風險投資公司,但只有1.8%本地的風險投資和21%的天使投資者選擇投資本地新創企業。中大報告顯示,香港88%的創業家都是以個人積蓄起家,但延遲創業的主因倒不是缺乏資金,而是制度與政策不完善。

早前有3位IT男接受訪問,他們因香港的IT環境、融資渠道、購物平台規模和天使網絡等限制,選擇北上創業。他們反映內地不但有政府主導的創意園區、零租金優惠、一條龍創業服務等,更吸引了不少著名天使投資基金。筆者身邊也有青年朋友受北上創業條件吸引,在北京創立了一所教育機構,連繫大學生為中學生補習,並提供留學諮詢和公開試特訓等服務,部份盈餘更用來為貧困學生提供免費補習。

「沒有什麼做不到事,只有想不出的idea!海淀區頂尖大學林立,五道口的Café高人雲集,很多思想衝擊、投資洽商等過程,都可在這裏進行。」友人由構思創業、撰寫計劃、融資百萬,到成立機構,只花了不足一學期的課餘時間完成。她說當年因有高人指點和「天使」支援,才能一氣呵成完成創業。儘管過程不無挫折,更幾乎血本無歸,但從中汲取的經驗,卻是終身受用。

在《施政報告》推出3億元青年發展基金當日,國務院宣佈設立4百億人民幣的創投基金,吸引資金投資內地新興企業;對岸的台灣也在籌劃成為青年創業天堂,政府除了增加注資,正透過完善「群眾集資」(Crowd-funding)的法例,允許新創公司將募款流程搬上網路,令流程更公開、資金來源更廣闊。

香港其實不乏資金和人才,姑勿論3億元的發展基金是否足夠,政府大可發揮牽頭作用,打造更友善的創業環境,例如透過土地資源和稅務優惠等措施,協助新創企業匯聚人才、加強研發,也鼓勵對新創企業的投資。同時,更要加強商界參與,鼓勵企業提供實習機會,組織專才擔任Mentor,成為青年創業路上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