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鬼魅遊蹤

某社交網站群組早前舉辦了一個「城西鬼魅遊蹤」夜遊團,賣點是一邊行走西環的不同景點,一邊說說在景點發生過的故事。

夜遊團領隊曾居於西環,當他行到舊居附近,不禁說出親身經歷,「小時候不知道甚麼是鬼,所以不怕。那時候我看到它們一家在家裡活動,就像尋常百姓家吃飯,去洗手間……它們一家有爸爸、媽媽、大女兒和小兒子。我們兩家一直各不相干。直至有一天,我發現對方的女兒意識到我們的存在,還看到我……」作為夜遊團的「前菜」,領隊的故事帶來不少刺激,我立刻感到背後像被「人」盯著。

接著,夜遊團去到西環某茶餐廳。領隊指著茶餐廳對面的店鋪,慢慢道出70多年前的故事,「那時候有一個老婆婆在這裡擺了個地攤賣碎肉。日治時期的香港,根本沒有什麼物資,更別說吃肉。雖然老婆婆對於肉的來源支吾以對,但地攤依然很受街坊歡迎。經過一段日子後,有人在地攤附近發現數以十計的小孩人頭殘骸……」

途中夜遊團走過高陞戲院原址,分享「雞人」的都市傳說;走過二戰時期的臨時醫院,有大火慘案。最後,一行人走上西營盤山道,作為夜遊團的尾站,在山道天橋之下細說塘西風月史作結。

我原本抱著看恐怖鬼電影的心態感受孟蘭節的氣氛,想不到上了一堂社區歷史課。讀書的時候,每天都會經過這些街道,可我從來沒有發掘它們背後的歷史,實是慚愧。夜遊團的主辦者說,活動旨在讓街坊認識自身居住的社區,從而產生歸屬感,關心社區。群組不但為街坊聯誼,也舉辦社區學堂,主題包括當區規劃、公共空間、自然教育、社區藝術及環保等。

這類社交網站群組能補充區議會活動的不足,儘管活動沒有指定群組,但主題和方式往往能貼近年輕人,就像這一次夜遊團,大部分參與者都是二十幾歲。我希望這類的活動越來越多,鼓勵年輕人了解和參與社區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