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is King


「有什麼idea可以吸引到500萬的投資?」

Keith自從設計系畢業後,曾任職跨國4A廣告公司,其後自立門戶,主要為客戶做營銷策劃、製作多媒體廣告,包括網站、手機程式、互動展覽等,幾家歐洲著名車廠、國際美容品牌,甚至政府部門,也是他的客戶。三十出頭有此成績,Keith的成功故事,除可作為創業青年的借鏡外,也反映香港在科研政策和創業支援的不足。

近年Keith也經常回到母校,與即將畢業的師弟妹分享創業經驗。每到問答環節,他發現師弟妹最關心的是資金,而不是與創意有關的問題。

「他們是設計系的學生啊!」創作人若事事講錢,就會變得短視,創新能力也會被磨蝕。

「於是我說,應該倒過來想。你有bright idea,自然會有人搶着付鈔;沒有人投資,是因為idea根本不夠好。Cash is king的年代已過去,現在是Idea is king。你看whatsapp就知道了。」全場登時掌聲雷動。

不過Keith後來坦言,他還沒有把下半段話說完:香港創意工業其實人才輩出,港產創意更有過不少使人搶着投資的成功例子,可惜捨得付鈔的,很多時都不是來自香港。最實在的例子就是智能眼鏡google glass,當中的重要組件微型電子顯示技術,正正是由科大顯示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研發。中心雖獲創新科技署資助1,500萬港元,但到了成果商業化這一步,卻因為政府未有做好校、企合作的橋樑,分擔投資創新科技項目的風險,這個項目最終由台灣公司投資,而香港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麼Keith呢?他當年曾在港申請官方的設計創業培育計劃,享受為初創企業而設的培訓、業務交流及融資平台,惟最後卻因名額有限被拒。反觀北京自06年已推出文化創意企業專屬的信貸、上市、保險等文化金融服務,更每年安排100億元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產業增長以每年10%計,是全國的龍頭。政策環境理想得多,Keith便毅然往北京開拓業務,更遇上許多和自己際遇相似的香港創業者。

既然 “Idea is king”的年代已經到臨,政府是否應該更積極進取,投放更多的cash加以扶持,以留住更多港產的bright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