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歷史

正確認識歷史
正確認識歷史

剛過去的93日,是今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政府在當日舉辦多項紀念活動,讓市民大眾銘記歷史,並將當日訂為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方便市民大眾參加這些活動。

作為一個中級歷史控,對大眾開始關注中國和香港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感到欣慰。還記得初中的中史課和世界史課,談到日本侵略的歷史時,總是由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開始,接著就跳到空襲珍珠港、香港淪陷,再來就已經是美軍向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就投降了。然而,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空襲珍珠港與香港淪陷是1941年末,廣島、長崎被炸和日本投降則是194589月間的事。那究竟1937194119411945年之間發生了甚麼事?

撇開國民革命軍與侵華日軍進行過22場大會戰不說,就連發生在香港的保衛戰,初中的歷史課竟也輕輕帶過,記憶中的教科書是這樣說:1941128日,日軍空襲啟德機場,同日越過羅湖橋,開始進攻香港;19411225日,港督楊慕琦在半島酒店向日軍投降,結束歷時17天的戰鬥,並開始38個月的日佔時期。

反觀筆者在加拿大留學時,當地教科書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維米嶺戰役:作為阿拉斯攻勢的序幕,由拜安中將 (Lieutenant-General Julian Byng) 及居禮少將 (Major-General Arthur Currie)指揮的加國遠征軍共四個師約十萬兵力,經歷幾個月密集針對性訓練後,在191742日起向德軍陣地發起長達一個星期的炮擊,其後在4912日期間以萬餘人傷亡的代價攻佔維米嶺,擊斃、擊傷及俘虜德軍至少四千人;該戰役是一戰開始以來加軍首次獨立作戰,參戰部隊來自全國各地,故素來被視為加拿大立國之役。

這些描述包括學生應要知道的資訊,包括戰役目標、己方指揮官、參戰單位、戰役過程及其重要性,都在短篇幅內簡單提到,做到這樣才算是「正確認識歷史」。

說起加拿大,不得不提兩位與香港息息相關的人物:第一位是羅遜準將 (Brigadier John K. Lawson),加國在整個二戰中陣亡的最高階軍人;第二位是奧士本中士 (Warrant Officer II John R. Osborn),二戰中第一個獲追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加國軍人,他們皆在香港保衛戰中陣亡。近至2012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亦有來港出席紀念活動,可見香港保衛戰縱無維米嶺戰役之重大意義,在加國人民心中亦有一席之地。如果外國都重視香港這一段歷史,港人又怎能讓它輕輕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