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鄰座的男孩是個過動兒

女兒向來比較文靜,性情温和,所以連續兩年,都被幼稚園老師安排跟疑有過度活躍傾向的小男孩坐在一起。

去年,男孩還小,班裏相安無事。今年,男孩長大了許多,想法多了,活動能力強了,破壞力也自然提升。推撞同學、丟人家書包、故意潑濕同學等等,招式日日新鮮,班上不少同學的家長,原來都早已對這小男孩很有意見。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來告訴我:「XXX今日又蝦YYY了,在堂上做功課時,他劃花她的功課簿。」今次受害的是一位嬌滴滴的可愛小女生,平日很寡言,對於身邊發生的事情,也比較慢熱。

作為這件事的目擊者,我最在意女兒的反應,於是問她:「那你怎樣?」

YYY話咗畀老師聽了。老師同我哋講,YYYXXX係好朋友,YYY好錫XXX喎……」

老師的心意,多少也猜得出來,於是我故意輕描淡寫的跟女兒說:「小男孩可能自己都唔想……」

女兒卻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說:「佢唔想?佢特登㗎!」

是的是的,這就是她眼中的「事實」啊。融合教育於老師及學校而言,本來就是一門挑戰,更何況是對年紀輕輕的同學……老師還有課程進修有專家指導,同學卻只能「硬食」,沒方法沒技巧,只能靠天賦的愛心和耐性去跟有學習或行為障礙的同學相處,而認真想想,同學之間的相處時間,比老師和同學的相處更要長,接觸也更密切。

單靠小孩子去理解並處理這種關係,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只是在融合教育的政策下,班上同學的感受,卻甚少得到關注。

作為媽媽,我最擔心,是孩子將來面對欺凌的態度。她目睹別人被欺凌,她能做的只有告訴老師,但老師其實也解決不了,漸漸的,她會不會變得冷眼旁觀呢……

「小男孩這些行為,其實已是欺凌了,這是絕不能接受的行為,看見別人被欺凌,我們一定要阻止。」我很認真的告訴女兒。但語音未落,我又得補上:「不過,有時候,有些孩子,可能真的控制不了自己,做出連自己都不想做的行為……」

唔……怎說好呢……家長也來一課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