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垃圾桶

大抵你我都沒留意到,一個社區的設施,如何暗中影響著我們的所作所為。最近我和女兒到上水一個鄉郊農場做柴火蘿蔔糕,那是一所教育農場,場主希望透過領賞及各項自然體驗活動,推廣及加強城市人對環境保育及健康生活的認識。

教育,先由農場守則開始。跟其他休閒農場相比,那兒的規矩果真不少——所有用具用完後要自行清洗好放回原位、如廁後的廁紙不能丟在馬桶內免出現淤塞、農場內請勿進食肉類或使用即棄餐具等等。

而對城市人來說最要命的一項守則,就是除了洗手間內那專用來放污紙的小桶外,場內不設垃圾桶。

女兒瞪了我一眼,像示意這規矩簡直是奇談,事關我家女兒都是「食紙怪」,她們天生敏感肌膚,只要臉上沾了一點油,幼嫩的皮膚很快便會一塊一塊的紅起來,所以每餐飯總要用上一包紙巾。可以想像,垃圾桶對她們來說有多重要。

不過,今趟的實驗證明,那重要性並非必然。女兒知道垃圾桶不在身邊,竟然非常自覺地限制起自已的行為來,吃東西時刻意把嘴巴張得大大的,盡量不讓油沾在嘴巴或臉上,非常搞笑。

原來,當身旁沒有垃圾桶時,人會自覺地減少製造廢物。

這讓我想起面書上最近出現一個叫「再見垃圾桶」的群組,一群有心的環保人士,希望透過研究和公眾參與等形式,挖掘和分享垃圾桶裡頭的層層故事。

發起人朱漢強如是想:全港四萬多個公共垃圾桶,數量竟是首爾、台北的十倍及十二倍,我們「梗有一個喺左近」的垃圾桶,究竟觀照出怎樣的香港價值?

群組內有很多香港街景相片,不同角落的,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五步十步便有一個垃圾桶。不看不知,原來我們丟垃圾真的非常「就手」。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課題,從小處想大事,值得爸媽跟孩子一起看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