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田地的城市發展

踏入十二月,天氣轉冷卻又下雨,廣東蔬菜供應量驟降,蔬菜價格高位反覆,香港市民又要捱貴菜。

這情況或多或少跟香港不重視農業有關。近年極端天氣頻發,一旦出現運輸困難,國內將難以保證對香港每天的穩定供應,以致菜價大幅波動。

有人可能會認為城市發展必然要毀滅農田,這是一套極為過時的想法。完善的城市必需要顧及農業發展,我們不妨參考內地情況。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急速的城市化及粗放式土地管理,令城市和農村對土地使用的衝突逐步浮現。故此,中央於2011年出台的《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大城市的蔬菜自我供應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提高蔬菜自給率、加強對市郊菜田的保護,並透過土地規劃,確保菜田的常年持有量。



從北京到廣州,以至廣東省的二線城市,包括東莞和惠州等,它們最近的五年規劃中確立「提高蔬菜自給率」的目標及相關政策。 目前,北京的自給率已達30%,而廣州更高至70%。

國內大小城市都意識到農產品價格浮動對民生帶來的影響,並以實際的政策加強各類新鮮農產品的自給能力;又把農田面積訂為民生工程的指標。反觀香港政府,一方面繼續依賴長途跋涉的蔬菜供應,另一邊廂又大手把新界僅餘的農田發展房地產。

香港政府一天不解除過時的發展思維,不理解城市蔬菜自給能力的重要性,市民還是要隨時面對如過山車般上落的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