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可食的未來

我在加入綠色和平前,就拒食魚翅,保護數量一直下跌的鯊魚。然而,受威脅的又豈止鯊魚呢?港人愛吃魚,無論是壽司、刺身、蒸魚,大小不拘,可見我們的飲食習慣令海洋陷入「海裏無魚」的危機。

我的同事現正在太平洋公海追蹤捕捉吞拿魚的漁船,原來全球吞拿魚每年的消耗量已多達240萬噸,大部份日常食用的吞拿魚,如北方藍鰭吞拿魚、長鰭吞拿魚等,已屬近危或瀕危物種。漁船為了捕捉大量魚類,往往使用工業化的巨型圍網船,導致海洋生態沒有喘息空間,魚量愈來愈少。此外,還要求船員長時間工作,以用盡每分每秒捕更多的魚,彌補減少的魚獲,有的甚至捕捉鯊魚作魚翅,維持經營成本。

這種營運模式令漁業和海洋生態陷入惡性循環,大量漁民慘被剝削,工時長、工資少、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而吞拿魚魚量同時又大減。被喻為「壽司之神」的壽司師傳小野二郎數年前表示,由於過度捕撈,令優質的壽司食材愈來愈難求。按現時魚類減少的速度推算,如果我們繼續放任漁業過度捕魚,2048年就極可能無魚可食了。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鄧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