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海灣一去不回


住在珠江口的人都流傳著一句說話:「海水水質是珠三角經濟的晴雨表」。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最近公佈了《2012年廣東省海洋環境品質狀況公報》,指出廣東省海水水質差於《海水水質標準》最低級別第四類的海域面積,比上年升了一個百分點,佔全省海域面積的6.5%;這劣四類的海水全集中於珠江流域及江口一帶,而這一帶,就是廣東省經濟的心臟地帶。

撤走工業能解決污染問題嗎?近年廣東省工資上調、生產成本上升令製造業大量北移,很多高污染的工業已經一早撤離珠三角區域,遷往粵西粵北,甚至其他省份的工業園發展。由此可見,水質已不再是反映珠三角經濟情況的指標,縱使移走污染源,被破壞的自然仍不會輕易恢復過來。

而早在《公報》提出之前,內地某些城市的官方報告都有提及水污染問題,並引起民間的廣泛關注,例如深圳灣的污染問題。深圳近年經濟發展迅速,需以填海造地增加市區的空間。可是大面積填海對深圳灣的河床和海洋環境破壞很大,令海洋的自淨能力幾乎消失;同時也破壞了海灣內外的海水交換能力,使沿海污染物稀釋力大大降低,加重水域污染。

深圳近年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但老一輩的深圳人都說,這是深圳灣30多年來的無償奉獻。

被破壞的自然,原來已經不能回頭。一切都應該防範於未然,在生產時已經要防止污染,不能把經濟發展當是破壞環境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