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課之 過節模式

網上有人發起要過一個不幫襯地產商的聖誕節,然而與其要跟地產商為敵,不如跟永續的環境為伍。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節日離不開購物,衫褲鞋襪、電話、相機、手袋、飾物,每一件商品都是應節必須品。衣櫃爆滿了嗎?家裡有同款的?過一陣子興致就消退嗎?不必想太多,反正節日氣氛是最強效的購物興奮劑,有折扣就要大肆血拼才是生活定律。誰會想到地球資源有限,生產過程會破壞生態,丟棄產品會污染環境?

單以服裝計,全港每日都會有相等於9架雙層巴士重的紡織物棄置在堆填區。紡織生產給消費者製造時尚服

裝,卻為環境工人及附近居民製造污染及毒水。綠色和平之前便到中國最大印染重鎮實地調查,見證每天數十萬噸黑色的污水排出錢塘江,在淺灘上形成黑水漩渦。附近多條癌症村的居民及染料廠的工人對我們訴說著多個悲苦的故事,他們每逢佳節,渴望的不是一件新款大衣,而是一家人健健康康的聚首在一起吃一頓沒受污染的飯菜。

購物可能是獲取快樂的方式中最「便宜」的,因為要做的只是刷一下卡,簽一個名,購物袋放到手心,快樂便手到拿來。其實到郊外遠足野餐,跟朋友在家裡享受一頓聖誕大餐反而更深刻,比購物消費更珍貴。購物是因為想到商場跟生硬的聖誕裝飾擺pose 合照?還是被優惠引誘之後拿著購物單據排隊抽獎?購物並不是必然的過節模式。

錢塘江紡織污染實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x7f51Ix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