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媽」孜孜不倦照顧 助腎病童重過新生活


病房內每名病童都有專責護士照顧
病房內每名病童都有專責護士照顧


不一定要成年人,其實任何年齡都有機會患上腎病,部分患先天性腎病的兒童,可能一出生便需要洗腎。全港獨有的瑪嘉烈醫院兒童腎科病房在1999 年成立,病房內每名病童都有專責護士照顧,病童都叫她們「契媽」,剛於去年退休的兒童腎科榮譽護士長曾紫琴在病房工作了15年,曾是20多名病童的「契媽」,當中最令她難忘的是一名照顧了10年的「囡囡」。

瑪嘉烈醫院兒童腎科病房目前有23 個牀位,不少留院病童需要做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又或者俗稱「洗血」的血液透析,為令能更全面跟進病童的需要、以及令他們更有歸屬感,每名病童都會有一名「契媽」專責跟進,病童不論大小事都會找契媽幫忙,即使病童康復離院後,仍會時常回院探望「契媽」。

小恩出生時缺氧導致缺血性腎病,出世不久便要「洗血」,個幾月大被送往瑪嘉烈醫院兒童腎科。小恩的父母遺棄了她,要由社會福利署署長成為她的監護人,小恩由於需長期洗腎,因此較難找到寄養家庭。雖被父母遺棄,小恩卻在病房找到十多個「母親」,小恩一日日長大,病房內每個護士都把她當自己女兒,在大時大節,亦會有護士向社署申請帶小恩回家,一起感受節日氣氛,小恩終在七歲時獲腎移植,十歲便獲美國家庭收養。

面對惱人的腎病病情,病童及其家屬會頓感孤立無援,有心人成立「瑪嘉烈腎兒之友」,希望在身心上幫助他們,令他們鼓起勇氣,積極面對治療。該會成立初期是由醫護人員擔任主席,及後由當年接受治療的病童擔當主席。現為腎兒之家主席的馮小姐,當年就是接受瑪嘉烈兒童腎病中心治療的其中一名病人,今日她願意負起重任,支援受兒童腎病影響的家庭,她希望回饋曾悉心照料自己的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