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咳」醫生

常常有人說:「家庭醫生?即是傷風咳醫生啦。」
我會微笑回應:「我當然最希望病人沒有大問題,只是患上普通的傷風咳。」
 
家庭醫生的職責,當然不單是醫治傷風咳那麼簡單。
 
在普通科門診的日常工作中,我們接觸的一部分病人患的一些較輕微的急性疾病,但隨著人口老化,家庭醫生更大機會接觸到的是長期病患者。家庭醫生的職責是提供全面(性)的基層健康護理,包括「生理」及「心理」上的支援,有需要時更會為病者轉介(輔助)專職醫療或其他專科跟進病情。而「家庭醫學」的專科訓練中,其中一項是學習(到)如何以病人或照顧者的角度,與他們有效溝通。
 
七十歲的陳婆婆是我一位照顧多年的病人,她性格積極樂觀,每次見面也笑容可掬,經常與我分享她到過甚麽地方旅行。
 
陳婆婆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因此日常需要注意飲食,性格風趣幽默的她,在每次覆診時也會「如實地」告訴我她「偷食」了那些食物。作為家庭醫生,我當然希望她能適當控制日常飲食。但當我了解到她的感受與難處後,亦只好和她「討價還價」,希望她能盡量避免進食高糖、高鈉及高脂肪的食物。
 
還記得陳婆婆去年覆診時,臉上一貫的「招牌」笑容忽然消失了,眉頭深鎖,我甫問她發生了甚麼事,她便淚如雨下。原來陳婆婆的丈夫最近中風後半身癱瘓,脾氣也變得暴燥。醫生建議家人多花時間照顧他,陳婆婆的子女最初打算把父親送入安老院舍居住,但陳婆婆卻不捨得多年來朝夕相對的老伴,堅持自己在家照顧丈夫。
 
陳婆婆無時無刻都擔心丈夫的病情,又要照顧丈夫的起居生活,令她身心疲累、情緒低落、對周圍的事物也失去興趣。那份無助感令她食慾不振、不能安睡。正如大多數母親一樣,為怕子女擔心,將所有委屈都藏在心底,堅信自己可以應付。
 
經診斷後,陳婆婆證實患上了抑鬱症。我嘗試用不同方法去處理她的問題,包括教陳婆婆一些簡單的呼吸法令自己放鬆、並將她的個案轉介社工,再配合藥物治療與適當的健康生活輔導,令陳婆婆放鬆心情,積極面對日常生活的壓力。數月後,她的情況已顯著改善,面上也回復適日的笑容,我亦欣悉她丈夫的康復進度良好。
 
研究顯示,在類似個案中,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照顧者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就如陳婆婆的個案,大部分人通常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患者身上,而忽略照顧者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也有機會承受各種壓力。我們如果平日能細心留意這些被忽略的一群,及時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再按需要為他們提供輔導及藥物治療,對他們身心健康會有一定幫助。
 
有時一句簡單的問候,也會為我們的病人帶來温暖及支持。而當病人情況改善,感激的笑容亦為我們提供能量,繼續用心工作。
 
你找到你的「傷風咳」醫生了嗎?

瑪麗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
張嫚霞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