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戰勝糖尿病(一)

糖尿病在中醫學屬於「消渴病」,主要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累過度等因素導致人體陰津虧損、燥熱偏勝所引起。如延遲醫治,可由單純陰虛演變為氣陰兩傷或陰陽俱虛,甚至血脈瘀滯。病變的臟腑主要有肺、胃及腎,而以腎為關鍵,並可波及多個臟腑,病變影響廣泛,可併發多種病證,如心血管病、糖尿病性腎病、糖尿上眼、皮膚感染、糖尿足、肺結核、腦血管病等,嚴重者可致殘廢或死亡。

我們在臨床上會遇到一些病人,在開始患病時覺得沒有太多的不適,也未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以至掉以輕心,沒有儘早治療,直至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後才求診,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然而,從中醫學度來看,只要患者有臨床表現存在,即有「證」可辨,即使到後期出現了併發症,也可以用「辨證論治」的方法確定證型,然後選方用藥展開治療,通過全面調整患者的臟腑功能,平衡陰陽來控制血糖,緩解症狀,阻止病情發展,改善其併發症。

糖尿病較常見的證型有肺熱津傷證、胃熱熾盛證、氣陰虧虛證、腎陰虧虛證、陰陽兩虛證與瘀血阻滯證,這些證型可單獨或同時出現。因此在通過運用中醫理論對病人的年齡、體質、生活習慣、精神狀態以及臨床症狀進行分析、辨別,確認其證型後,就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藥與調理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辨病治療」是指中醫學認爲只要屬同一種疾病,就一般會有其共性存在,治療時就可根據這一共性使用某一特定的治療原則與方藥。如糖尿病的共性是陰虛燥熱與血糖升高,故治療時可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用養陰生津,清熱潤燥以及能降血糖的中藥,如天花粉、葛根、沙參、麥冬、天冬、玄參、生地黃、知母、玉竹、杞子、石斛等。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 黃賢樟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