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溫通散寒治冠心病心絞痛方藥

天氣日趨寒冷,又到了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寒冷的氣候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增高或不穩定;寒凝血瘀,血管堵塞,動脈硬化斑塊不穩定甚至破裂,容易誘發生心血管病。另外,呼吸道感染發生率上升,心臟負擔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現。

中醫理論認為,寒性凝滯、收引,寒邪侵入機體後,會引起經脈收縮痙攣,血脈絀急而痛;寒為陰邪,易傷機體陽氣。冠心病心絞痛多為本虛標實之證,心臟氣血不足、陰陽失衡,以致氣滯、血瘀、寒凝、痰濕等痹阻心脈,致其不通,不通則痛。冬季患者常常在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基礎上,再感寒邪而病情加重。症狀多見心前區劇烈疼痛,胸痛如絞,天冷或迎寒風時加劇;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心胸憋悶、有窒息感、瀕死感,唇甲紫暗、冷汗;表現不明顯則胸悶氣短,心悸。舌質紫暗、苔薄白。脈沉弦或緊,或弦細。

「血得溫而行,得寒則凝。」若寒邪侵襲,或陰寒內生,抑遏陽氣,氣血運行滯澀,或寒客脈中,造成經脈拘急攣縮,脈道不利,血行不暢,皆可致瘀。臨床治療常用溫經散寒藥與活血化瘀藥合用,以加強溫經活血、散寒通脈。常用方劑當歸四逆湯、溫經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中藥如桂枝、細辛、當歸、薤白、小茴香、川芎、附子、丹參等。

「急則治其標」,陰寒極盛,胸痹之重證,宜用芳香溫通、散寒通痹之藥方可達到速效止痛的目的。中藥用烏頭、赤石脂、蜀椒、高良薑、麝香、牛黃、木香、沉香、丁香、薑黃等藥,「為之辛香以開通也」。

近年來北京、上海等研製的許多溫通活血類中成藥, 藥物劑型及吸收途徑多樣化,如氣霧噴劑、含服丸藥等,用藥方便,可以在辨證基礎上聯合運用:

寬胸氣霧劑:含檀香、細辛、蓽撥、高良薑、冰片等;

冠心蘇合丸由古方蘇合香丸經改製而成:含蘇合香、冰片、制乳香、檀香、土木香等;

麝香保心丸:含人工麝香、人參提取物、人工牛黃、肉桂、蘇合香、蟾酥、冰片等。

其中有芳香開竅、宣通胸陽的冰片、蘇合香、良薑等。蓽撥、細辛、檀香、蘇合香、麝香等可以散寒通痹、宣通陽氣,而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張紅霞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