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信

因為電郵、社交媒體太流行、方便,寄信、收信於是被視為恐龍般種,最近美國有記者就靠有人寄材料來到,揭發大新聞。

美國《紐約時報》保留傳統做法,為員工設置個人信架,方便接收郵遞,他們稱之為snail box,這即是大家有些公司也有的pigeon hole,我工作的大學有,而以前我工作的媒體卻沒有。

設個人信架很老派,《紐約時報》記者Susanne Craig,同事因為她常檢信架而取笑她老套,「垃圾郵件確有很多,但我總希望有人會寄來重要消息。」

九月二十三日,她願望成真。她收到匿名郵件,有幾頁九五年的單,人名是特朗普。她當時心像停了下來。

自特朗普宣布參選美國總統選舉,他的對手、公眾都要求他公開交紀錄,因為太多傳言他生意大但交極少,而懷疑他避、逃

對於從天而降的材料,該報的記者、編輯喜出望外之餘,沒忘謹慎證,包括找有特朗普當年的簽名文件,去印證單上的「特朗普」簽署,是否一樣;記者也訪問熟悉特朗普財務的人,當中有一名半退休的會計師,當年他在特朗普的報表上簽名的。

經過八天的採訪,記者最後向特朗普競選辦公室證,對方沒有確認,也沒有否認單顯示的資料,但警告他們不能報導,否則會對媒體作出法律行動。那一刻,記者更確信資料無誤,於是馬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