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不是山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三句話語,道出我們思考的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見山是山」,當一個人剛開始接觸這個世界,會覺得一切都很新鮮,人家告訴你遠處那座叫做山,你就認識了山。由於了解比較膚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所以這層次稱為「見山是山」。

第二個層次是「見山不是山」,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腦子逐漸產生無數的念頭,同時對外間世界的事物容易產生不同的情緒。我們的大腦每天都不斷在思考我們的過去,擔憂我們的未來,即使事過境遷,可是我們的思緒還是喋喋不休,情緒方面可能仍慨嘆萬分。當我們在思緒萬千與百感交集的情况下,這樣看山自然不再是原本單純的山。

事物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它們只是客觀地存在著,可是我們的想法和情緒令我們如戴上有色眼鏡一般,看出不同的眼前事物。大多數抑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都停留在此「見山不是山」的層次,他們未必能察覺到自己正在沈浸於思海當中,因此未能跳出這既定的思想框框。在腦中如同播音機的思想,大部份都是胡思亂想,而有部份思想的內容更加是從來都不會發生。這些無法停止的思緒,正是抑鬱症或焦慮症的痛苦根源。

想跳出思想框框,跳出此「見山不是山」的層次,首先要學識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緒,這是抑鬱症或焦慮症患者脫離痛苦根源的最佳方法。當他們能專注當下一刻,心靈漸漸變得清靜,煩惱與憂愁也會跟著消失。這樣就能超越思想,而思想也會失去影響他們的力量,取而代之的就是進入「見山還是山」的最高境界!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