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食堂,喪失品味

品味,品嘗滋味,古指餚饌。《禮記˙少儀》:「問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唐代白行簡《李娃傳》:「乃張燭進饌,品味甚盛。」《禮記˙禮器》:「牲不及肥大,薦不美多品」孔穎達《正義》:「薦祭品味,宜有其定,不以多為美。」

品味,源自食物。華夏文化,食飯是事。按《周禮》記載,周代已設膳夫,或稱膳宰,專門管理帝王的膳食。煮食器具講究,盛行以鼎鼐烹調。《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孔子認為,米麥碾舂得愈精白愈好,魚肉切得愈細愈好,食物腐壞變味就不食。往後有陸羽《茶經》、蘇軾《豬肉頌》、朱翼中《北山酒經》袁枚《隨園食單》等,講茶味之美惡、肉味之甘餲,論製曲釀酒之秘訣、水火烹飪之得失,無不認真。講究品味,要求精緻,自然會尋求真知識,追求真善美。

大陸人是如何丟失品味的?中共建政初年,學來蘇聯的方法,組織人民公社,舉辦人民食堂,食大鑊飯。家庭的鍋、鏟等煮具,都被充公去大煉鋼,百姓不可私自煮食。清末茶商江孔殷的「太史五蛇羹」,《紅樓夢》賈府的「茄鯗」,都是往日世家大族的傳家名菜,尋常百姓也有世代相傳的烹調祕方。人民食堂將主婦掌握家庭飲食的角色剝奪了,家庭的煮食傳統丟失了,家族從經驗累積而來的精緻飲食文化無法傳承。在人民食堂,粗糲是道德,美味是罪惡,美味是資產階級,是封建遺毒。

《漢書˙卷四十三˙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統治者不以民為天,視民如草芥,刻意令民食粗糙,傷害味蕾,百姓餵飽,卻漸漸失去品味能力,不知何謂「色惡、失飪、不時、割不正、不得其醬」。人民公社搞了幾年,舉國喪失品味能力,四五千年來的華夏品味能力丟失了。印度諺語說,You are what you eat. 飲食品味丟失以後,就連藝術、衣著、生活的品鑑能力也失去,最後連人格、尊嚴、道德也一併丟失。於是,有今日喪失品味能力的中國人。蘇聯的統治方法,惡毒到無以想像。

香港的麥當勞、茶餐廳也是粗糲之食,市民生活勞累,令它們變成商業社會的人民飯堂。近年商場租價高昂,街坊茶餐廳難以經營,麥當勞連鎖快餐廳成為街坊食堂,今日麥當勞也無法負擔貴租,有些甚至被商場逼遷而結業,市民走去悼念。這些畸形景象,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