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的中秋月餅

今年中秋在選舉落敗之後,送禮的人少了,月餅是自己訂製的多,故此也食到喜歡的豆沙月餅和五仁月餅,可以當做寫書時候的口糧,免了那些不合自己口味的大眾貨色,例如某大集團的雙黃蓮蓉月餅。

往日中秋送禮是大事。端午的粽子要翻煮而食,新年的禮物選擇多,可送臘肉,甚至一隻生雞,中秋的禮只是月餅,不入雪櫃也可儲存十幾日,更不必翻熱,故此中秋的月餅成了容易選擇的禮物,形成帶點強逼性質的禮物,令到按月供款、中秋取餅的「月餅會」流行起來。

舊日生活,靠親戚朋友鄰居互相照應,到了中秋便要互相送禮酬謝,禮尚往來,維繫感情。月餅送得多,便變出好多款式,香港除了傳統的廣東月餅、潮州月餅、江浙月餅之外,月餅的餡也分成蓮蓉、豆沙、果仁、紅棗各類,再與其他餡或肉淡化結合,等閒可以變出三、四十種組合。五仁與鹹肉、叉燒、金華火腿結合蓮蓉與鴨腿、燒鵝結合玫瑰露酒加肥豬肉欖仁與豆沙、豆蓉結合。我童年喜歡食的五仁與肥肉結合,就是失去的美味,肥豬肉加入冰糖和玫瑰露酒醃製,入口甘香,肥油與果仁混和,滋潤了燥香的餅皮,是往昔農村作之後的脾胃安慰。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近三十歲了,家父的寧波好友和潮州的長輩相繼老去,市上的九七移民、跨區遷徙、舊區重建,拆散了鄉親與友情,人情淡薄了,加上月餅由街坊酒樓和街頭餅舖單家獨戶製作的年代過去,改由餅店和飲食大集團統一包辦,黃蓮蓉月變成標準品,舊日變化多端的月餅退場。收到月餅禮物也沒什麼驚喜,「噢,又是雙黃蓮蓉月。」同一種月餅,只是招牌不同,自己沒心情食,即使互相轉送,也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