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民,源自本土

香港為何會殺校,就是因為出生率低,生員不足。生員不足,教育當局又不倡導小班教學,令到教師或教師公會都不反對雙非人,因為雙非人可以維持生員,逃避殺校,香港的教師唯有到校外甚至到深圳招生,這是政府侮辱師道的方法。

出生率低當然有好多因素,其中一個,是學校制度,本來已經疲不堪命、苦不堪言的雙職家長,如果生了小朋友,還要輔導他們讀書,徹夜難眠,難以招架。顧慮到這種非人生活,就不願意生育,導致學校生員減少。

出生率低,青年人口補充不足,社會陷入老年化,就很難治理。能夠處理老年化社會而不需要引入移民的,是日本。日本是個有極強國家精神的地方,大企業和自民黨結合,國民忠君愛國,極之抗拒外來移民,本土文化強和排斥性好高,極之抗拒外來移民,外人不容易融入。日本人好喜歡用本國產品,也會不斷改善自己,向外國表現自己的日本文化形象,在這種狀態下,才可以頂住老年化社會。然則,香港未達到這階段,仍需要年青人口增長

九七之後談論人口政策,終日在講的,都是人口老化,需要輸入移民、投資移民、留學生等,然而人口來源,卻絕大部分自中國。政府應考慮已經移民海外的港僑,呼籲他們的下一代、青年人回流香港,使這批人來港工作,入籍香港,取得特區護照,恢復香港國民身份。

雙非學童在大陸長大,環境不同,不宜來得太多,與港人子女同校。政府可以給予學券,或者在深圳開設香港人學校,雙非人在深圳讀書,兩邊隔開,而香港學校可以實行小班教學,這是節省資源,亦符合雙非人教育的方法。教育適度改善之後,家長就願意生兒育女,香港就有自己的本土兒女,本土生員,不需要引入外來人口,也不需要殺校。

引入移民,不論是中國移民也好、港僑下一代回流也好,都是補充人口來源的旁支末節。要解決學生的生員問題,最重要仍是本土生育。本土生育,在本土環境長大,接受本土教育、由整個本土社會環境培育、長大,成為堂堂正正的香港人,這是香港最穩健青年國民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