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鑒古知今

增廣賢文》是童年時父親和隔壁的黃婆婆用客家話教我讀的其中一本啟蒙讀物,以有韻的諺語和佳句彙編而成,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背誦。那時的讀本,還用了楷書體和白描圖畫,很有民國老課本的古樸和儒雅。

明末清初士人增補、改編蒙學教材《昔時賢文》(又名《古今賢文》),成為《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簡稱《增廣》或《賢文》。後清碩果山人大幅修訂原文,並將內容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五類,成為《訓蒙增廣改本》。清同治年間私塾教師周希陶又刪除粗俗內容,增補通俗格言,並按平上去入四聲重訂為《重定增廣賢文》,簡稱《重定增廣》,清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成書。民間多翻修訂,乃成今日坊間流傳的《增廣賢文》版本。

《增廣賢文》開首云:「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古人認為未受過教育的人,是蒙昧無知的。《增廣賢文》的訓誡、諺語、禪語、格言,自戲曲、小說、佛經、詩歌、哲學經典等取材,「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取自《五燈會元》;「一言即出,駟馬難追」語出《醒世恆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一世如駒過隙」語出《莊子˙知北遊》。反覆教誨,勸善勉戒,蒙童可從古訓中學習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風物典故,懂得鑒古知今,掌握做人處世、修身齊家之道。

文集雅俗兼收,言簡意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易解。「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難明,兒童讀了之後,要經歷世情,始可懂得親情不一定來自親戚。故鄉之山水固然美麗,故鄉之人是否可親,則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