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樂,盂蘭節快樂

聽到「中秋節快樂」。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用快樂來做祝賀語的,僅限於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收到聖誕卡的時候,上面就印了此語,還順道學會了merry這個來自古英文myr的字。新年就是夏曆新年,西曆新年很少聽到人講「新年快樂」的。當年,老一輩為了阻隔「新年快樂」進入夏曆新年,寧願講「新年進步」。

二千年之後,竟然夏曆新年也有人講「新年快樂」。新年失守之後,端午節、中秋節也用「快樂」來做程式配搭了。當然,盂蘭節還是不能講快樂的,儘管布施孤魂,惠及幽冥,最為快樂。

近代人情疏淡,於是有寒暄套語,如「你好」、「節日好」之類,共黨中文是「致以節日的問候」,挺隆重的。清朝士大夫階級消亡之後,民國仍有文人雅士,可以呼應時代,講出優雅而現代的寒暄套語,例如廣東的新派士人在新年不講「恭喜發財」而講「新年進步」。香港在七八十年代,仍有些王朝及民國餘蔭,當年《歡樂今宵》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仍懂得講歡度中秋、人月兩團圓、花好月圓、歡度佳節、合家歡聚、共慶團圓之類。踏入二十一世紀,看來都被「XX節快樂」取代了。XX節快樂,來自歐洲語言的Happy XXX,歐洲的禮樂語言貧乏,本來不如華夏,如今華人也泥沙俱下,與西人等量齊觀了。

節日的意義必須傳承,中秋節是慶祝豐收及團聚之節日,社會必須重視農業、保護水土,提倡人倫孝道,欣賞四時風物,才懂得講花好月圓、人月團圓、歡度佳節之類。否則,只能用中秋節快樂的程式語來充塞。

現代化本來是令語言豐富的,但華人社會的現代化,帶來的是語言貧乏。洋人說Good XX,華人就說XX好,Good morning 是早上好。洋人說Happy XX,華人就說XX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