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聲律啟蒙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烟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邊晚釣之翁。」這是我兒時讀的對文,詞彙優美,節奏抑揚,音韻協和,在陋室誦讀起來,有如歌詠文人雅趣,不知人間何世

這段對文出自傳統兒童啓蒙讀物《聲律啟蒙》,清康熙年進士車萬育編撰,內容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按「平水韻」分部編寫。古人寫詩作詞,對用韻有嚴格要求,用韻依據韻書。唐、北宋的韻書如《廣韻》、《集韻》,分二百零六個韻部。南宋劉淵編撰《壬子新刊禮部韻略》,依據寫詩用韻習慣,拼合同用者,成為一百零七個韻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劉淵為平水人,故稱「平水韻」,惜此書已經佚失。金人王文郁撰《平水新刊禮部韻略》,把劉淵未歸併的上聲「」、「拯」合為一韻,成一百零六個韻部,成為元明清三代文人寫詩作詞的用韻依據,流傳至今。

《聲律啓蒙》分上下兩卷,僅採用平水韻平聲三十韻,即大部分格律詩所用的部;每韻各有對文三則,每則對語十對,分別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等,讀來音韻鏗鏘,琅琅上口。例如<卷一‧東>對文第一則,句末的「風」、「空」、「蟲」、「弓」、「東」、「宮」、「紅」、「翁」,全屬東韻,即與「東」字同一韻腳。反覆誦讀,可以記住韻部的常用字,慢慢掌握聲母、韻母,進而掌握聲調,如平、上、去、入四聲,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九聲。掌握聲母、韻母、聲調,音律了然於胸,再學習詩詞歌賦的平仄格式、押韻規則與對仗技巧,就容易得多。即使現代人少寫韻文,但熟讀《聲律啓蒙》,潛而默化,行文用字,也會音調和諧,律動自然,盡見中文音韻之美。此外,就是熏陶美景與歷史典故,令人脫俗出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