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精英的惡臭

從小已不停聽家長、老師們說「社會精英」、說「未來棟樑」,並以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勵我們要發奮圖強。

那些很有成就的社會精英,對家長而言總像楷模一般,他們的社會地位、那口流利而不夾雜港腔的英語、那套筆挺的西裝和金絲眼鏡,在電視機前從容自若地談他們的專長,把事情說得頭頭是道。這就是我們自小對「社會精英」的印象。至於「社會敗類」,當然也是有些既定的形象──犯罪、懶、窮、不學無術、好食懶飛、破壞社會既有秩序等等。

對小時候的我而言,社會精英與社會敗類像黃飛鴻與奸人堅般壁壘分明,長大了才發覺世界從來不這麼簡單二分,自己錯得太離譜。

李國章,是典型的例子。生於現代貴族(詳見維基百科「李佩材家族」,是與何東、利希慎、周永泰齊名的香港殖民地時代四大家族),六十年代留學英國劍橋醫學院,回港後成了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中文大學校長、教育局局長等。

劉遵義,也是典型例子。家族有官場背景,六十年代中學畢業後到史丹福大學取得學位,並留在美國進修及任教並晉升至講座教授,學術成就毋庸質疑。後於2004年回港出任中文大學校長,並進而走入行政會議、全國政協等權力架構中。

他們是廣義的「社會精英」無誤,他們的學術成就、社會地位等也跟家長向子女灌輸的「社會精英典型」配合。但是,從他們身上看到嗅到的,不是社會精英散發出來的魅力,而是被權力沖昏頭腦、是自恃社會精英的狂傲、是會不擇手段窮盡一切把權力與程序用盡、是把公正與公義埋藏於滿口仁義道德之下的社會敗類的惡臭。

李國章與劉遵義,告訴我們社會精英與社會敗類可以是一個共同體。而且,像他們(特別是李國章)攀到社會上權力核心之處,但卻又有著敗類的用心,對社會的殘害也大得難以想像。一個普通的敗類,影響不了香港大學的副校長委任;一個普通的敗類,也不會寫了一篇只談學生衝擊而不談校委無理的偏頗文章而得到廣大主流媒體全日狂LOOP

社會精英成為敗類之時,他們的咀臉比任何人都更難看;那些流利地合理化其濫用程盡的辯解,也比任何粗口都更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