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港股一千點

這幾年來,談論大陸來港旅客超荷的文章已寫很多次了。

上水的水貨貨倉被燒、屯門沙田荃灣元朗分別有針對水貨客的行動,這些行為也許未必人人同意,但現象背後所潛藏的社會氣氛,卻是我們每個香港人都必須面對。

在進行社會分析時,我常常都說,不論我們喜歡不喜歡、同意不同意,有些現實環境、實際情況存在。就如討論中港關係時,不能將現時的主權國關係、中共政權的封 閉、國際社會最關心和中國做生意等因素漠視而抽空討論,也不能將現時在香港出現的本土甚至港獨聲音、驅逐水貨客等情緒漠視。任何分析,若忽略了其中一面, 均無法準確呈現香港的現況,更遑論要找到出路了。

最近李嘉誠說,「如果沒有自由行,港股會跌一千點」。回顧過去一年的恆生指數走勢,波幅也在四千多點之間,一兩天內五六百點的升跌也不罕見;如果沒有自由行的影響只在股市的一千點,或許不少香港人都寧願沒有自由行了。

曾經也寫過,自由行像香港旅遊業的鴉片,不論是政府還是香港的商人都選擇了倚賴;賺錢賺不夠,便倡議多開幾個自由行的城市,讓他們來刺激香港消費。總之他們的如意算盤就是,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只有1%的人消費得起,已經比香港人口要多近兩倍。以這樣的思維去處理香港旅遊業,這些鴉片毒哪有不病入膏肓的可能?旅遊業界好像忘記了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自由行沒那麼氾濫時,香港社會是如何吸引世界各地旅客、如何生存的。

梁振英上星期說,一簽多行是大陸的出境政策,不是香港的入境政策。

我說,一簽多行是大陸審批,是否容許某些旅客入境則是香港自治範圍。

如果一簽多行沒對香港市民構成生活上的滋擾,沒有甚麼人會突然群起反對。但正正就是利用這種方式來港的人實在太多,由全街都是藥房到全卡東鐵都是行李箱,甚至有些人大批採購香港的生活必需品至香港人生活受影響的程度,矛盾自然越加尖銳。

有人說,收緊一簽多行、減少自由行會令香港旅遊業受損,影響香港零售業、飲食業云云,這個邏輯其實跟爭論樓價是否應該壓抑的問題頗一致——若壓抑樓價,全港業主會受損,負資產影響消費力會造成經濟蕭條——那結論是不是應繼續維持香港樓價永遠不要下跌才是正道?

這種因超荷旅客而產生的尖銳矛盾已經不容忽視,若有一天某個單一地區來港旅客的影響,也如現時大陸旅客般,我相信抑制的措施也是需要的。不果斷壓抑大陸旅客人數,擦槍走火只是早晚的事。這是沒有人希望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