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併發症有「錢」途?


入院做手術,情非得已,旨為徹底治病,痊癒後重過正常生活。但最近美國有傳媒大肆報道,指有醫院為增加收入,不惜「製造」手術併發症,因為治療手術併發症所需費用是治療原先病症的兩倍,結果成為醫院「生財」之道。

世界沒有完美,出現手術併發症確實難以完全避免。由於併發症每每影響療效,甚至為病人製造新問題,故醫療人員及院方向來盡力控制各式各樣可能併發症,例如感染控制、核對手術清單等,務求將手術風險減至最低。

當所有人竭力制止各類手術併發症,可是下降至某個百分點後,卻停滯不前,不少本來可避免的併發症仍然出現,令人生疑。直至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最近進行一項手術併發症調查研究時,才露端倪。研究人員發現併發症竟然成為醫院「生財」之道 ─ 治療併發症所需費用是治療病症本身的兩倍,可謂大有「錢」途。據研究所得,5.6%治療程序出現併發症,其中以脊髓、神經科及心臟搭橋最有利可圖。

發生如斯荒謬至極的現象,乃事出有因。奧巴馬推出的醫療改革,核心主旨就是”cut, cut, cut”〈減、減、減〉。以進行一宗割盲腸手術為例,聯邦保險只願支付200美元,包括一旦出現併發症所需治療開支。部分醫療機構可能面對入不敷支,於是另闢「不道德」蹊徑,「製造」保險願意支付的治療併發症個案,藉此增加收入。

為了堵塞上述漏洞,美國聯邦政府醫療保險Medicare又急謀對策,由2008年起,不再支付一系列可預防併發症所需額外開支。雙方博奕,自然苦害病人。

無論如何,醫生以病人福祉、甚至性命做賭注,絕對有違醫療道德。但聯邦政府一刀切大幅削減醫療開支,只願支付脫離現實水平的費用,令醫療機構陷入困境,同樣是卸責,棄民眾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