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不足始於胎兒



有研究顯示,今時今日青年男士不育情況較父輩、甚至祖父輩嚴重得多,平均每五人便有一人因精子不足而造成不育。

根據法國流行病學家對人類生育狀況分析所得,由1989至2005年間,18至25歲男士精子顯著下降三分一;若以過去半世紀來算,下降率更近半。探其底因,離不開接觸殺蟲劑等化學物,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如久坐不動。尤更甚者,愈來愈多研究證實精子數量下降,一如其他健康問題,始於微時,甚至更早在子宮孕育期。

臨床上,男性不孕可由精液分析來診斷,精子數量減少,形態異常,活動力太低等檢查結果來判斷男性的生育能力。九成男性不孕,每因精子數量稀少,而精子稀少的可能原因很多,主要是精子製造減少,包括先天與後天因素。後者包括精囊靜脈曲張、輸精管閉塞、睪丸功能失調等。

至於前者,目前不少研究結果已明確發現懷孕八至十四周,已對出生男孩的精子數量造成無可挽回影響,如婦女懷孕時吸煙、新生嬰兒過重或過輕等。與此同時,男性不孕亦可能由於基因異常,甚至會遺傳到下一代。

由此可見,為了挽救「兒子」因精子不足而導致不育,影響傳宗接代,婦女於懷孕伊始,便應嚴守健康、平衡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即使最終是「弄瓦」而非「弄璋」,起碼亦誕下健康寶寶,減少女兒承受許多疾病的風險,亦是造福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