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冬天感覺比較冷?

朋友外遊回來,問:「為甚麼當地氣溫比香港低,但並不感到冷,反而回到香港感覺更冷?」相信不少人也有類似經驗。

天文台的氣溫術語中,氣溫在12度或以下稱為「寒冷」,氣溫在7度或以下稱為「嚴寒」。當天文台預料市區氣溫跌至12度或以下時,便會考慮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呼籲市民提高警惕,注意保暖及提防寒冷天氣影響健康。

值得留意的是,市區氣溫往往跟新界有差異(有時甚至相差5度以上),即使天文台未有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新界往往已受寒冷天氣影響。因此市民應留意身處地方的氣溫變化,不要過份依賴警告。

我們對冷熱的感覺,除氣溫外,也受風速、相對濕度及日照影響。我們體外有一層暖空氣保護,大風的時候,風把這層暖空氣吹走,身體便感覺寒冷。冬季美國及加拿大經常刮起大風,風速有時達烈風程度(相當於八號風球),因此當局利用氣溫及風速制定風寒指數(Wind Chill),表示在特定的氣溫及風速下,人體感受的溫度。當風寒指數偏低(例如低於‭-‬25度)時,市民應避免長時間暴露於戶外,以免皮膚凍傷或體溫過低造成危險。‭ ‬


此外,相對濕度也會影響人的感覺。冬季相對濕度偏高的日子,由於空氣中有較多水氣,蒸發時將皮膚的熱量帶走,身體亦會感覺較冷。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在寒冷的日子洗手後不抹乾,雙手很快便會變得冰冷。

由於風寒指數只考慮氣溫及風速,近年天文台研究利用氣溫、風速和相對濕度制定淨有效溫度(Net Effective Temperature,NET)並作為發出警告的指引。NET是一個概念,不是實際溫度或人體感受的溫度。研究顯示,天文台總部的NET介乎-8.6至30.7度之間,當NET低於-0.4度時,市民會感到寒冷,天文台需要考慮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風寒指數及淨有效溫度均在地下天文台網站顯示,有興趣的朋友可到http‭://‬www.weather.org.hk參考。)

閱畢本篇,你能回應上面朋友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