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警告的來由



你知道暴雨警告是何時及為何設立的嗎?那是因為廿二年前今日發生的事。
每年五至六月,北方的冷空氣開始減弱,南方的暖空氣開始增強,當兩者在華南沿岸相遇時便形成低壓槽。由於兩股氣團勢力相當,引致低壓槽停留不動,造成持續降雨。

一九九二年五月八日清晨,大雨引致市區嚴重水浸,天文台在早上六至七時錄得109.9毫米雨量(此紀錄先後於2006及2008年被打破,現時紀錄為145.5毫米)。由於當時未有暴雨警告,市民如常上班上學,但大雨引致道路嚴重水浸,交通癱瘓。山洪暴發令汽車堆疊在一起,金鐘的道路更變成急流,多名市民被沖走,險象橫生(一九九二年五月八日新聞報道:http://www.youtube.com/watch?v=h7uPXjHRNcc)。

天文台事後被指責預報失當,其後設立暴雨警告。初時系統分為綠色、黃色、紅色及黑色:

綠色:預料未來十二小時內會有顯著雨量。
黃色:預料未來六小時內,香港境內會有50毫米雨量。
紅色: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黑色:在過去兩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

其中綠色及黃色是供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使用。後來天文台將系統修定為黃色、紅色及黑色:

黃色: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
紅色: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
黑色:在過去一小時或更短時間內,香港廣泛地區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

並取消沿用多年的水浸警告。但暴雨有時只影響新界北部地區,因此天文台設立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天文台會參考全港雨量站實時數據,當一定數量的雨量站達標時便會發出警告。黃色暴雨警告一般帶有預警性,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多數於雨量達標時發出。由於暴雨一般不會持續數小時,因此有時當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發出後,雨勢反而減弱甚至停止。雖然暴雨帶來的危險減少,但累積降雨會帶來山泥傾瀉的危險,天文台會視乎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發出山泥傾瀉警告,市民不能鬆懈。